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简单阅读 > 蛇没手没脚,是怎么挖洞冬眠的?冬眠的蛇会被老鼠吃掉? 内容

蛇没手没脚,是怎么挖洞冬眠的?冬眠的蛇会被老鼠吃掉?

选择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2-08-20 15:17 | 作者:58i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

提起蛇,令很多人都非常害怕,主要是许多蛇都含有剧毒,如果不小心被咬一口,还可能会致命。小时候听说打蛇一定要打7寸,那是它的心脏所在,如果不打死它,等它养好伤就会回来找你复仇。后来才知道,蛇的大脑并不发达,智商很低远不如鸟类,也根本不会复仇,只是以讹传讹罢了。

蛇类虽然品种繁多,但都是食肉动物,而且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睡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冬眠”。冬眠的时候,蛇是很脆弱的,基本等于昏死过去,就算还有知觉也难以行动,对人类的威胁程度也降到最低。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蛇类冬眠时常常会选择群居,各种蛇类会缠在一起冬眠,类似于抱团取暖。

蛇之所以选择冬眠,是因为它本身属于变温动物,也是我们俗称的冷血动物。因为没有毛发可以保护自己的体温,不能调节自身的温度,只能通过吸收外界温度,来保护自己,所以温度低于15摄氏度,每年大概秋末时候,它们就会选择冬眠。这样做的好处是不需要消耗太多能量,在恶劣的条件下,食物匮乏也可以保证存活。

不过冷血动物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就是在低温环境里很难维持生命活动,蛇体内的生物酶需要在适合的温度才能工作,这也是蛇类一般在夏季比较活跃的原因。而冬季通常难以行动,浑身僵硬,如果不寻求合适的场所避寒,很容易被冻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北方蛇类才很少,只有南方暖和的地方,蛇类才会频繁出现。

当温度降低时,蛇会寻找避难场所,但是它们却不会挖洞,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洞里有蛇,都是它们抢夺其他生物的住所,比如老鼠、豪猪、野兔等等。除了抢其他动物的洞,它们还会选择栖息在树洞、石头缝等保温的地方过冬,冬眠的时候不吃不喝,把自身的新陈代谢降到最低,以保持自己的生命能继续维持。

冬眠也分几个阶段,入眠和深眠,深眠的蛇,基本不会活动,也不具备攻击能力,属于昏迷的状态,所以本身也是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只有温度升高,它们才会苏醒过来,就像寓言故事《农夫与蛇》一样,等自己体温升高,蛇自然就醒了,经过长时间的消耗,急需要补充能量,它们会迅速的进入捕猎状态,才会反咬人类一口。

蛇虽然不聪明,但它也知道自己冬眠的时候很危险,会被天敌攻击。如果被攻击,自己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所以它们一般会躲在很深的洞穴,或者藏在隐蔽的地方,大多鸟类和野兽很难钻进去捕食它们。但是像老鼠这种小型生物,却成为它为数不多的敌人之一,虽然蛇类是老鼠的天敌,但是在蛇冬眠的时候,老鼠也会啃食蛇,像吃辣条一样。

有句古话说的好,“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真是风水轮流转,昔日的猎物也能杀死自己。如果冬季温度偏高,蛇会提前结束冬眠,通常会先选择嗮太阳,吸收热量,然后再进入捕食状态,恢复体力,如果这个时候老鼠过来招惹它,只有送人头的份。值得一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蛇都会冬眠,在热带地区,即使是冬天,蛇也会正常活动,蛇的冬眠主要是受温度影响。

虽然人人都讨厌蛇,但是蛇却是生态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蛇如果消失了,它的猎物会泛滥,对农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它的天敌会饿死,食物链也会断开。所以每个物种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即便是蛇和蚊子这样的动物。


猜你喜欢
我要访问: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