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聊到最近现状,说到最近让他头痛的问题。
“孩子最近跟我没有话讲,问什么都是'好、嗯',孩子现在又是13、14岁,正是叛逆期,又不敢多说什么。”
上次放学回家,问在学校怎么样,就回答了一句“挺好的”然后回房间了。
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所以他现在很焦虑,想到之前朋友还跟我炫耀,自己的孩子与自己无话不谈,还有不少的小秘密。
孩子小时候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父母教的,没想到孩子长大之后却跟父母无话可说。
为什么你一开口说话,孩子就嫌你烦呢?
1
用自己的感受衡量孩子
家长大部分时候都是以自己的感受来判断孩子的感受,所以当孩子提出自己的异议和疑问的时候,父母都会以自己的的答案来“纠正”孩子。
之前看过一个人回忆自己小时候洗澡的一个场景:
小时候洗澡,妈妈怕我着凉,水就特别的烫,我无数次的告诉妈妈水好烫,妈妈都会回答不烫不烫刚刚好。每一次的反抗都在妈妈的无视中“失败”。
也许对于大人来说刚好,可是那个时候的皮肤很嫩,每次洗澡都是一种煎熬,后来甚至排斥洗澡。终于有一次水实在是太烫了,年幼的我哭了起来,妈妈说,烫就说出来嘛,给你加冷水就好了,有什么好哭的。

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拥有着不一样的“体温计”。
很多时候孩子说出的“好烫……”、“好热……”,父母都会说出一些“没事,不烫……”的话离开让孩子屈服。
孩子的每一次感受都应该被看见,被感受,如果每一次的感受被忽略,孩子久而久之也就会隐藏自己的需求不再与自己的父母沟通。
父母总是觉得孩子为什么孩子不跟自己说话了呢?
“吃饱了。”
“就吃饱了,是不是想出去玩。”
“今天被老师说了。”
“还不是因为你不听话,要不老师怎么就说你呢?”
……
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孩子得不到反馈,就变成了单向沟通。试问谁会愿意进行一项单向沟通呢?
2
我是你爸/妈,都是为你好
你是否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是你妈/爸,我都是为你好?“
为什么和父母越来越不喜欢沟通了?
一个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人,谁会愿意跟他沟通呢。
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跟我们一起去逛街,买了一件自己想要很久的粉色小裙子,她说,这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衣服。

之前每次买衣服都需要经过妈妈的允许,想要买颜色鲜艳一点的就说自己不正经,想买一件白色的说容易脏,想买粉色被说自己穿着不好看。大学之前穿的衣服就只有深色简单的衣服。
有些父母干涉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最近成绩下降那么多,就不要出去玩了,好好学习去。”
“不要跟XXX玩,他成绩不好,容易把你给带坏,将来会没有出息的。”
“又不吃蔬菜,这样怎么可以长好呢?”
……
父母说的这些话,诚然,我们相信肯定是为了孩子好,说的话也是对的,但孩子能够听进去多少呢?
这样“正确”的做法,是建立在否决孩子的基础上,其实这是一种“隐形的犯错”。
它在长时间的积累当中会导致孩子变得在你面前不再爱说话,你问啥也就变成“嗯,好,知道了,挺好的……”这些简单的回答。
一句“我是你妈,我都是为你好”把孩子压在道德的五指山下,也把孩子想说的心里话,压下去了。
父母总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其实这就是一种错误。
3
这不行,那不行
父母在跟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总是害怕自己说多了孩子不听,说少了孩子会走弯路。
小区里面有一个儿童游乐场,每天有很多小孩在哪里玩,有一一个妈妈给我印象深刻。
她孩子大概4、5岁的样子,正是调皮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孩子经常会自己一个人玩,跳起来摘树叶,去骑其他小朋友的自行车,抓草地里的毛毛虫……都会听到她妈妈大喊“不可以”“不行”。
每次孩子都像是一个受到惊吓的小鹿看着妈妈哇哇大哭,妈妈只是告诉他这个有危险,那个不干净。

完了之后,妈妈还会跟其他人抱怨,我家孩子一点都不省心,说了很多遍的事情总是记不住,动不动就哭,一点都不像其他孩子听话。
我们经常会不经意间对孩子说出“这个你不可以……”、“你不能做这个……”
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处理事情。
之前看过一句话:父母终其一生在孩子的心门前徘徊,没有去找钥匙,却怪孩子不能好好沟通。
孩子不与父母沟通一定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从那一句“水不烫”开始。
家长们要清楚,你的感受并不是孩子的感受,你的想法并不替代孩子的想法,看见孩子的情绪,并听得见孩子的声音才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 上一篇 真正人品好的人,从不说这四种话!
- 下一篇 中国游客七种陋习应当消灭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