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独赢”,而是“双赢”;不是赢一时,而是赢一生。
汉朝末年,四岁的孔融和兄弟姐妹一起吃梨子,他主动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哥哥姐姐,因此留下了“融四岁,能让梨”的千古美名。
三国时,孔融在曹操手下当差。袁绍被曹操灭了之后,袁家的女子甄氏,变成了曹丕的爱人,导致曹操有些不愉快。
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之后,孔融对曹操下的禁酒令、推崇孝道等,表示不满,因此被加害。做事“当仁不让”,让一个人的结局,变得很糟糕。
认真想一想,人这一生,有多少事情,需要让一让?如果不能让,就会陷入泥潭,钻入牛角尖。
古人说:“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
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主动让到一边去,样子怂了,但是格局大了,总能赢到最后。
02
让路,心宽路宽。
晚清大臣曾国藩说:“终生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让一个人有钱有势,混得如鱼得水的时候,就要想一想,还有很多的人,不能好好吃饭;当自己趾高气扬的时候,就要马上反思,骄傲自满,过满则溢;当自己弱小的时候,就应该“委屈一阵子”,只要好好活着,来日就有机会改变命运。
“此一时彼一时”,如果你不给别人留一条路,那么你一旦跌入低谷,就无路可走了。
有一次,曾国藩坐着小轿,在京城的巷子里,遇到一位地位更低的官员。巷子太小,容不下两个轿子并排通过。对方开口就骂,曾国藩一言不发。
等对方骂了几声,曾国藩掀开帘子,让轿夫让路。对方看到曾国藩的脸,赶紧赔罪。
因此,京城的官员们出行,总记得交代轿夫:“要小心曾大人的轿子。”
让别人走路,自己退步了,但是因此赢得了美名和尊重,自己的人生,有了一条“心路”。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窄的公路上,遇到野蛮的司机,你要是不让一下,对方就会怒气冲冲。你让一让,对方会扬长而去,但是你也能顺利通过。
在职场上,大家都在往上走,谁都希望自己变成上司。但是上司的名额有限。你应该让一让,在提升能力方面下功夫,而不是努力勾心斗角。你的能力,就是金字招牌。
天地很宽,只是我们常常“寸步不让”,导致一步一步走进死胡同。退回去,你就能拥抱全世界,何乐而不为呢?
03
让贤,以退为进。
春秋时,孙叔敖和沈尹茎是好友,他们都喜欢读书, 在楚国的郢都游学。
经过几年的打拼,两个人都没有得到重用。沈尹茎说:“我擅长迎合世俗,不如我在郢都游学,你回家去种地吧。”
沈尹茎经过五年的游说,终于引起了楚庄王的注意,并且想任命他为令尹。他拒绝了,说:“孙叔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的能力比我强多了。”
后来,孙叔敖成为了令尹。见证了孟子所言——孙叔敖举于海。
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根据实际情况,朋友、同事、家人找准自己的位置,又成全对方的位置,就能够通力合作了。久而久之,家庭、单位、事业都会兴旺发达。
我的一个朋友老周,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他在五十岁的时候,成为了单位的一把手,但是没有两年就主动退居二线了。他说,单位不大,如果不让位的话,年轻人都没有机会提升,无法得到锻炼。
后来,老周退休了。儿子大学毕业,一时半会找不到工作,打了个电话给原单位的上司,工作就有了着落。再后来,老周的儿子,也考入了体制内上班。
要相信,你帮助过的人,会记得你的恩情,总有一天会反哺。
你主动让贤,不是能力有限,而是给别人机会,自己也能留下一张最硬的“感情牌”。
如果你举荐了千里马,你就是伯乐。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做呢?
04
互让,人生从容。
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六尺巷,留下了“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千古名句。
邻居之间,都让一步,大家都可以好好走路。如果大家都建立了很高的围墙,把对方当成“盗贼”,生活的空间就小了,并且也不能得到邻居的关照。
在“鲁网”上有这样一条信息: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陪同下,过斑马线。
驾驶员陈建伟主动停下公交车,让这对母子通过。当男孩走过斑马线的时候,向驾驶员鞠躬,表示感谢。
这件事被大家知道后,纷纷给男孩点赞。
驾驶员说:“当时,我招手致意,让母子先通过,没想到,男孩那么热情,这是好的教育。”
因为礼让,我们身边总有太多的感动。世上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哪有无法放下的仇恨,只是彼此都不愿意让步,导致了心坎越来越高。
事实上,当你主动礼让的时候,对方也会迅速做出反应,表达自己要让步的意思。当我们懂得了这样的道理,那就在任何地方,都能站稳脚跟,做一个好人。
05
做人,该让就让,有舍有得。
当然,让步的本意是为了前行,为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助纣为虐”。
遇到那些十恶不赦的小人,需要争执,并且给对方应有的教训。否则社会不得安宁。
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让步或者不让的决定,这是做人的智慧,也是推动人生发展的步骤。让出风度,让出水平。
社会上,人是有层次高低的,大部分的人都以为,有钱有势就是高层次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高层次的人,都会把自己降低,符合“水低为海,人低为王”的原则。
从今往后,主动让,天地宽。
- 上一篇 宝妈养生早餐:红枣桂圆姜水
- 下一篇 学会不在乎,是一生的修行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