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和自信是一对双生子,它们既能对立,又可以融合转化。
英国心理学家哈德菲尔德说:“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0%以上,而自卑的人,只能发挥出自己能力的30%。”
由此可见,自信力的树立对孩子未来的影响。我们作为父母,自然是希望能养出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可孩子的性格其实与童年的生长环境有关。
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正向的原生家庭,用了错误的养育方式,孩子很容易就会变得自卑。
孩子自卑还是自信,从小就能看出来?
教育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自信却需要后天逐步培养。
人活在这个世上,会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冲突,当他们反复感受到自己的无能、缺点时,内心就会产生深深的挫折感和无力感,进而出现自卑的情绪。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因为被家里保护得比较好,自卑感还不太容易显现。可当孩子到6~12岁期间,他们进入到小学阶段,认知能力增强,再加上社交圈子扩大,孩子的世界中出现了比较、竞争等因素。
这时候有部分小孩往往会因为个体能力不足或者心态不稳定,反复体验到失败的痛苦,长时间在失败的漩涡中挣扎,他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个人能力。
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当一个孩子内心出现自卑感时,他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冲突,随之也会出现胆怯、退缩等不良个性,并且与孩子形影不离。”
据说,在这个世界上,接近一半的人都有自卑的情结,其中很多都是从小就已经开始。其中有些人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有些人却终身不愈。
父母有没有做到三件事,决定了孩子自卑还是自信
人都是情绪化的生物,所以我们无法避免不被心理暗示所影响。
研究发现:儿童是最易受心理暗示的群体,因为他们敏感、脆弱、心理不成熟,人格还没有完全发育健全,所以难以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
而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信赖的对象,你很容易无意中成为对孩子不良暗示的施加者,导致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不够客观,使其形成不良的心理反应,进而影响一生。
以下几件事,往往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关键,你有没有做到,往往决定了他们以后究竟是自卑还是自信——
1、你在教育孩子时,是否能控制住情绪
其实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易怒父母”的存在,他们平时忍不住去吼叫孩子,希望能让对方听话懂事。
美国心理学家琳达·卡姆拉斯就曾在《中美儿童发展》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
父母的吼叫,表面上看似起到了震慑作用,实际上你们喜怒无常的情绪,往往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感,而且经常不分场合地大声批评,同样会导致孩子变得自卑,他们对自我的能力开始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总是比不过别人。
而一个自信的小孩,背后往往站着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他们在教育小孩时懂得进退,十分从容,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自信心也能随之衍生出来。
2、孩子跟你分享生活时,你是否给过正面的回馈
经常听很多朋友分享,他们童年时经常会因为妈妈”听不见“、”看不见“自己而感到委屈伤心。
还记得之前看过一档节目访谈,姜文讲他当初考上中戏的时候,兴冲冲地回家跟母亲分享自己的喜悦,结果母亲却一眼都没看,把通知书扔在一旁,冷漠地说着:“你的衣服还没洗……”
一句话宛如一瓢凉水,浇灭了一个孩子的满腔热情。
据他回忆,自始至终自己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没得到过母亲的认可,这令他异常挫败,内心处于极度的自卑和痛苦之中。
我们回想一下过去的人生中,是否也会像姜文母亲那样,没有承接过孩子的情绪价值,对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给过正面的回馈?
或许,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被我们的无视和冷漠催生起来的,可我们却经常忽视。
3、孩子面临选择时,你是否给过他们尊重
“尊重使人有底气,人有了底气,才能挺直腰杆,做一个自信向上的人。”
可惜现实中很多“专制型父母”,总想着来掌控孩子的人生,替孩子做完所有的决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让孩子变成傀儡。
我们需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应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我们如果总是擅自做主,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势来俯视孩子,评判他们,往往容易使其产生低自尊人格。
他们会时常出现“我不行”“我不配”等观念,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未来往往会错失不少机会。
以上三件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自信起来,可惜有很多父母难做到。
[总结]
年幼时就享受过父母无差别、无条件的爱的小孩,内心往往丰盈而自信,他们笃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自己是有价值的,这些都是他们自信的源泉。
希望我们能够有幸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导师,带领他们走上一条光明的大道。
- 下一篇 采访上帝——关于人的一生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