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职场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解决。
可惜大多数沟通,却是无效的、负面的。
比如无法共情、没有同理心、夸夸其谈、有罪推论、无端挑刺、自我感觉良好过头、有意无意的贬低、恶意满满的指责、毫无根据的臆测、冷漠以对、恐吓威胁......
萧伯纳曾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过了!
沟通是每个职场人,应该重新梳理的能力模型,它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同事关系、升职加薪。
擅沟通的人往往更受同事和领导欢迎,常被夸赞高情商、有共情能力。
而那些不擅沟通的职场人,却分分钟能“把天聊死”,因此常被贴上低情商的标签。
1
大多误会都是沟通导致的
有这样一个沟通漏斗理论:你心里想的是100%,你嘴里讲的是80%,别人听到的是60%,别人听懂的是40%,别人执行的是20%。
有的无效沟通不仅不能解决掉问题,反而会产生出更多误会。
比如有些员工喜欢拖延交总结报告,这时候有的领导就会批评说,“每次都是你最晚提交,就不能早点吗?”
员工心里听了也不舒服,心想“我哪有每次都最晚交?”
职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说话的方式不恰当,难免会与领导、同事产生分歧,甚至产生冲突,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有句话说得一针见血:
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六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
为什么会出现沟通不畅?
很多时候其实你是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并没有理解到对方的真正意思。
沟通双方之间隐藏了一个大大的“黑箱”,我们总以为自己理解的事,对方就理所当然能理解,于是忽略了中间这个黑箱。
所谓“沟通黑箱心理效应”,是指当沟通的个体在无法获得事物全局信息或较少信息的情况下,更偏向于往坏的方面去想。
特别是在职场中,这种情况特别常见。老板让你去办公室一趟,大部分人这时候的内心是怎样呢?“是不我做错了啥?”而很少会去诸如是否是升职加薪这种好的方向!
所以,不得不承认,职场中大多误会都是沟通导致的,认知到这一点,将有利于我们更客观的来审视自己日常的沟通方式。
2
不善沟通早晚吃大亏
可以说,没有沟通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和生活也无法正常运行。
如果职场必备能力有排行榜,沟通能力一定在榜单Top,甚至把它放在工作能力前面也不为过。
不善沟通早晚吃大亏,一不小心就得罪了人。
错误的沟通方式,更容易导致误会和矛盾升级。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我不擅长沟通,那我就尽量选择不太需要沟通或者交流的工作。
但是这种想法往往不现实,在职场中,无论哪个行业和岗位,都是避免不了沟通和反馈这个额环节的。
无论是面对下属、同事、上级,还是投资者、合伙人。没有沟通这个环节,很多事情根本进行不下去的。
3
高情商的人,说话如沐春风
面对同一件事情,高情商与低情商的区别,就在于如何去有效沟通并进而实现解决问题。
高情商的人,能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态度不卑不亢,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不是让情绪随意发泄。
卡耐基也曾说:
“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
看到两个发生在机场的视频,很有意思。
同样是碰到飞机延误的情况,两个人不同的沟通方式,结果完全不一样。
第一个女孩,在发现飞机延误后,积极的和航空公司沟通退票、改签事宜,有理有据、把诉求讲得明明白白。
她先是列举了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民航的法律规定,延迟飞行所产生的经济补偿应该执行,而且是由于航空公司一方所导致的航班延误和取消,所以乘客是有权利免费的退改签。
然后再指出航空公司不合理的地方,最后提出相关诉求:解决食宿、经济赔偿、协助乘客们免费退改签、安排补班飞机。
几番沟通下来,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维权”,既没有像别的乘客那样扯着嗓门大吼大叫,也没有忍气吞声却在心里抱怨,她不卑不亢,有条不紊,让人如沐春风。
而相似的情况,另一个男孩同样遭遇飞机延误,不擅沟通只顾自己宣泄情绪,对航空公司人员一直大吼大叫:“我要飞,我必须要飞。”
网友的调侃段子让人忍俊不禁:“给他一个风筝,让他飞吧。”
同一件事,两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就截然不一样。
会说话的人知道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诉求,自然能取得最佳效果,而不是将自己的情绪需求放在第一位。
我有一个长期保持联系的行业朋友,她是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初见她时,我很难将她与创始人、CEO这些词联系在一起。
她总给人感觉总是温润如玉,说话轻声细语,脸上总是带着笑意。
其实在创业过程中,着急暴躁、血压升高、厉声呵斥,可能都是常发生的事,若还能时刻做到高情商沟通、保持情绪平和,真的是要有一番修炼才能达成的。
好好说话,放低声音和放慢语速,有时候反而更有说服力,甚至化战争于无形。
《掌控力》一书中也提到,低音量确实比高音量更有说服力。
就比如有些职场人在沟通失败后,恼羞成怒的在公司里大喊大叫,能收服人心么?不能。只会令人厌恶。
从古至今,所有的“沟通”专家,如唐雎、诸葛亮、孔子等,都不是靠嘶吼来扭转乾坤的。
人们只有在最放松的状态下,才更愿意去听别人说的话。
而高情商的人,能够提前巧妙的组织好“沟通氛围”,也只在自己没有威胁时,才会放下防御,去接纳他人。
4
学会沟通是一场修行
西方有个谚语:
“世界上有两件最难的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说明有效沟通、达成共识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要想在职场有长远的发展,处理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而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
学会沟通是人生的一场修行,值得我们终身学习。那究竟要怎么才能提升沟通能力,实现有效沟通呢?
1、真诚最重要
需要强调的是,“真诚是沟通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真诚是有效沟通的大前提,毕竟“两点之间,直接最短”。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杨天真,从金牌经纪人到PLUSMALL大码女装品牌主理人,从《奇葩说》中slay全场的boss,再到短视频作品和直播中霸气感性。
混得风生水起的背后,杨天真与人沟通的方法和她的“解题方式”在任何领域都是共用的。
在她之前大火的畅销书《把自己当回事儿》里。她提出了一个观点,真诚沟通随着人生境界越来越开阔,其实人却反而变得越来越真诚。随着职业进阶,遇到的人越来越成熟,工作状态成熟,情绪也成熟,同时非常洞悉人性。
一旦你是一个爱耍小聪明的人,就会遇见晋级的屏障,不是卡在能力上,而是卡在人性上。
2、换位思考
在职场里,这样的例子很普遍:
运营无法理解为什么产品把需求否定了;
产品不能理解为什么研发实现的功能跟他想要的总是不一样;
设计师不明白文案究竟要什么样的风格;
执行无法理解客户为啥总是不满意……
这种种现象,其实都是没有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所导致的。
在沟通时,人们通常会惯性的使用常用词和以及观念,而完全不管对方是否能听懂,是否能完全理解他的意思。
这就会导致沟通信息在传达过程中的扭曲,主观性曲解意思进而造成误会,也就是所谓的信息的不对称。
若再这种情况下还进一步“强制”对方理解和接受,试图“说赢”对方让其认可观点,只会“把天聊死”。
沟通的本质其实就是换位思考,毕竟没有人喜欢被说服、被改变。
我被说服了,等于什么?我被打败了!
理由越充分,等于什么?我越不开心!
每个人脑中既有的看法、想法,已然存在的观念或立场,其实都是无数他过去生活经验当中的偏好与选择的结果。
按鬼谷子的话说,只有“同声相呼”,才能“实理同归”。
交流的时候,抛弃“自以为是”的想法,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说话的时候多替他人着想,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3、尽量缩短沟通路径
沟通路径越短的人,越容易达成目的。
什么是沟通路径?
人们在沟通的时候,是带着目的的,我们把从沟通的原点至到达沟通目的地所花费的时间、步骤、过程等统一叫做沟通路径。
沟通路径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沟通的一个完整循环是:发出信息-信息传递媒介(微信、电话、见面)-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反馈(发出)信息。
人们在经过了多次的沟通循环之后,完成了沟通。沟通路径并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目标,不同人所花费的时间、步骤不一样。
举个例:
第一种人:
“在吗?”
“在,请问有什么事么?”
“想邀请贵公司参加我们的一个沙龙会”
“你们是哪家公司呢?”
“XX公司”
“嗯,沙龙是什么主题内容?”
“本次沙龙是XX主题”
“哦,好的”
“想问一下,你有没有时间呢?”
“可以,请问大会时间是?”
“xx”
“地址是哪里”
“xx”
......
第二种人:
“你好,我是xxx公司的XX部门负责人,请问您有时间参加我们的“XX”主题沙龙会吗?我们的时间是xxx,地点是xxx,如果时间合适且您有意向参与,稍后我会给您发送一份详细的邀约信息。谢谢。”
“时间合适的,具体邀约信息那你发给我吧”。
为了邀约参与合作沙龙,第一种人花了好几个来回才传达完想表达的信息,而第二种人,只花了一个来回就高效率完成。
很明显,第二种人的沟通路径小于第一种人。缩短沟通路径不仅会提高沟通效率,也避免了拉长沟通路径可能带来的误会和摩擦。
选择最短的沟通路径,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专业化和效率。
4、用客观事实代替评论
沟通是一门艺术。它会受到时间、场合,以及双方性格、沟通能力、信任度等影响。
用事实代替观点很重要,比较正确的做法就是客观说事情的情况,而不要去做主观的评价。
“事实”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它能使沟通双方保持冷静,不绕圈子不发泄无畏的情绪,进而清晰地说明问题。
“主观评价”是我们对事实在进行人为的解读,这些解读建立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上,所以不够客观。
想要高效沟通,就要尽量用客观事实代替评论,少去做主观的评价。
比如当有员工上班迟到了半个小时,很多领导就会用责怪的口气质问,“你怎么又迟到了,你怎么经常迟到,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员工听完后反而觉得冤枉,心里连声叫苦“我哪里经常迟到了!”
其实每个人对于“经常”这个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一个星期迟到一两次就算“经常”,而有的人认为一星期迟到三四次才算“经常”。
所以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告诉员工,“你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前天也迟到了,后面要提高时间观念,尽量别再迟到了!”
以此类推,如果以这种客观陈述的方式来沟通,相信员工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说的是事实。
好好说话,真诚相待,温和坚定,学会换位思考,尽量缩短沟通路径,用客观事实代替评论,这是我们能给予周围人和这个世界相处最好的能力。
我相信,沟通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感悟、调整而提升起来的,没有人是天生的沟通高手。愿你的精进之路,少走弯路。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