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似乎是从小到大,爱表现自己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注意和喜爱。
就比如,在班级中,积极、活跃、和老师走得近的人,往往更容易被老师喜欢。
比如,在兄弟姐妹中,但人们更喜欢的往往是那些更活泼、更爱表现自己的孩子。
这些现象,似乎也在宣告着一个事实:活泼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重视,因此也就更厉害。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安静的人,真的就不如活跃的人吗?答案其实并不唯一。
有些时候,安静的人只是聪明地将他们的锋芒隐藏了起来,才不外漏其实也能成为一种获胜的手段。
活跃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取得成功,正如安静的人也不一定就没出息。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被周围人的评价所围绕,这些评价也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我们要尽量将这种影响变小,我们要活出真正的自我。
其实,生活中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是安静的那一类。
02
安静,是一种智慧
总有人会觉得,热衷于表现自己的人就一定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这样的一个科学实验,科学家们将参与实验的人,按照在一周之内用于思考的时间长短分为两组。
思考时间长的一组叫作“思考者组”,思考时间短的一组叫作“非思考者组”。
结果显示,“思考者组”在这一周内表现的比较安静,“非思考者组”则表现的较为活跃。
这表明,安静的人往往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上,而活跃的人相比较之下,思考的时间做比较短。
安静的人往往善于思考,他们可以静下心来沉淀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识或能力,让自己不断变强。
而相比较之下,活跃的人则不太容易静下心来思考,也就不擅于沉淀和积累。
聪明的人往往不会感到无聊,即使是只有自己,他们也能很愉快的进行思考。
相反地,活跃的人总是期盼通过自己的言语、行动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从而让自己不再感到那么无聊。
03
安静,是聪明人的伪装
在人群中,一眼就被注意到的,往往是比较活跃的人。
有些时候,热衷于表现自己的人,可能并不是多么的有能力,但是因为他爱表现自己,所以,他的能力也就被别人所熟知。
而如果他的成绩还说得过去,那就会有人觉得他很厉害。
但是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不会显山露水,聪明人往往将安静,作为自己的完美伪装。
他们往往在人群中默默无闻,但是真正到派上用场的时候,他们却能展现出超群的能力。
千万不要小看安静的人,他们的能量往往很强大,非常人所能及。
曾经有两位教授,一位姓李,一位姓刘。李教授的科研能力要比刘教授的强一些,但是由于不爱说话,别人都以为李教授能力不行。
有一次,学校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项目,需要一位教授带队研究,刘教授自告奋勇,迫不及待的想要为学校争光。
结果研究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于是刘教授只好请李教授来完成。
李教授刚接触到这个项目,就一眼看出了这个项目的漏洞所在,于是,在修改了方案之后重新开始了实验。
实验进展得很顺利,几个月后,终于做出了最终的成果。
之前认为李教授不行的学生们,都意识到了自己之前是有多么的无知。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不张扬,他们坚信自己出类拔萃的能力终有一天会被世人所了解,所以他们也就不会在意外界的评价。
而且不到最后,也不知结局会如何,倒不如将安静作为自己的伪装,成为真正的赢家。
04
安静的人,往往很谦卑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不会选择用张扬来凸显自己的能力,他们往往很安静,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做的还不够好。
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都需要谦卑,一个人如果只会自吹自擂、狂妄自大,而不懂得静下心来思考、沉淀自己的话,那么,最后只能自食其果。
在如今这个社会,“大鱼吃小鱼”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太过张扬反而会害了自己,唯有安静和谦卑,才是生存之道。
谦卑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有几斤几两,不安静的人往往不懂得谦卑。
他们只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
但殊不知,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知之明,那么,他的处境就相当危险了。
生活需要我们去保持谦卑,而安静正是谦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