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会碰到魔幻到极致的事儿。
无论我们如何挣扎,也不管我们如何抱怨,他们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生命当中,那我们就只能接受现实,而无法置身事外。
这些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与事儿,有些会带给我们机会,有些会让我们烦心不已。就像某些小人,我们对他们极其厌恶,可他们依旧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现代人,一遇到这些“看不惯”的人,就只会生闷气,自己责怪自己,甚至还觉得人生不值得。这,真的有意义吗?毫无意义。
所有生闷气的行为,都只是在作践自己的身体罢了,百害而无一利。说得难听一点,你越是生气,别人越是高兴,最后气坏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来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坏谁如意,而且伤神又费力。”
为了小人而生气,不值得。为了看不顺眼的人而生气,没有价值。为人处世,最高明的做法,其实是把握这三点。
一、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别人侮辱我,让我生气,我该怎么办呢?只需要不理会他,无视他。再过几年,你再回想起这件事,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当事人之所以会为了他人的欺辱和轻视而生气,就是因为人是有情绪的。这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并不是普通人所能控制的。
既然如此,我们要把这种“情绪”,当成是一次修炼的机会,让自己做到“遇事心不惊,遇人心不躁”。笑看尘世间的一切恩怨情仇,让自己成为观赏者,而不是矛盾当中的当事人。
更何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许,你所讨厌的人,过几年就倒霉了。那你又何必在当时就气死自己,助长他人的气焰呢?
二、默默赚钱,过得比他好。
当年刚出社会的时候,就听到一位老江湖这么说:“不论你遇到什么事儿,碰到什么人,你都要好好赚钱。等你有钱了,这些人与事儿,都入不了你的法眼了。”
普通人过得不快乐,看不惯别人,根源还是在于没有钱,内心的底气不够。试想,等有一天,你有钱了,过得比别人好了,那你又怎么可能会随便生气呢?
有一位老板,在创业之前,就被家乡的邻里亲戚看不起。别人对他百般辱骂,可他还是忍让了下来。
每当他想到这些事儿,都会生闷气。可是,他发现生闷气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他化悲愤为动力,拼了命去赚钱,十几二十年后,他身家几千万,事业有成。
如今的他,一回到家乡,就推平了旧祠堂,重新建过一座新的祠堂,还亲自在祠堂门前写了一副对联,刻上了上面。亲戚见到他,无不夸赞他有本事。
其实,最大的报复,并非是自怨自艾,而是好好赚钱,过得比别人好。如此,又有谁看到你不会服服帖帖呢?做人之底气,皆源于此。
三、放过世俗杂念,放下取舍得失。
一念放过,万水千山。一念执着,沧海桑田。
因为周瑜“放不下”对于诸葛亮的嫉妒和怨恨,所以他在临死之前,还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很多最坏的结果,其实都是自己造成的。
吸取了周瑜的教训,司马懿对阵诸葛亮的时候,就慎之又慎了。面对诸葛亮送给他的女人衣裙,司马懿还穿上了,甚至哈哈大笑,一点也不感觉到耻辱。
就是这种“厚脸皮”的做人态度,让司马懿笑到了最后。
放下,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很难做到。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放不下所谓的面子,也无法接纳真实的自我。于是乎,我们自己就只能自食恶果了。
所有的放下,都跟“看透”有关。你看透了,面子足够厚了,啥都不在乎了,那你就如同不倒翁一般,处于不败之地当中。也许,厚脸皮的你,还会气死别人。
所谓“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就是这个道理。控制脾气,内化情绪,脸厚无敌,才是王道。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