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上最近有个热门提问:有位家长说自己虽然有能力支付,但仍然准备停掉孩子的交通费用,让目前读小学的儿子每天走路上学、放学,单程花费时间约一个小时,以此来让孩子学会吃苦,这样是否可行?
这个问题起初引起的关注度不高,后来被一个网友的回答带火了。这个答案是这样说的:成为你的孩子已经够苦了,就别再给孩子人为地制造痛苦了。
可能是这个回答戳中了太多人的敏感领域,问题的热度一下子就飙升起来,有人坚持温柔教育,有人号召孩子不打不成器,有人痛哭流涕地呼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但吃没必要的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真的有用么?
你应该已经见识过很多家长明明有充足的条件满足孩子的一些简单需求,却仍然以“不能惯着孩子”为理由刻意拒绝孩子。而且不同收入层级的家长都会不约而同地做出类似的选择。
例如有钱人的家庭会一边把孩子送入“贵族学校”,一边不允许家里的阿姨帮孩子收拾房间,要避免孩子“出现优越感”。普通人的家庭会一边给孩子买最新的文具、报昂贵的兴趣班,一边又不让孩子买几块钱的玩具、零食,因为怕他们瞎花钱。
我们都能理解家长们的一片苦心,但我们也都能看清别人身上毫无意义的滑稽。
从小就生在富贵家庭的孩子,真的会因为家里的阿姨不帮着倒垃圾就变得更懂得自立和尊重?普通人家小孩子,从小吃不到零食,究竟只是长大后会疯狂恶补垃圾食品,还是更懂得理财投资呢?
孩子吃再多不必要的苦,会不会也只是满足了家长们的自我感动呢?我们当然尊重每个家长的艰辛,但尊重不代表他们做的就是对的。
尤其是如今刚成为父母不久的90、00后们,很少在小时候经历过真正的艰难,在他们的概念里,最大的苦难就是不够富裕,于是很多人就直接把 “吃苦”和“物质条件差”画上了等号。而“物质条件太好的孩子,迟早要出问题”也就成了他们的信条。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饮食上不能顿顿都有鱼有肉”“穿着上不能购买知名品牌”“住房上不能追求奢华装修”“交通费用能不给就不给”居然就成了很多新生代父母的教育规则。
但刻意制造的物质条件限制,真的能让尚未有赚钱能力的孩子们,更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经济自由才能思想自由?别说是孩子,有几个成年打工人会因为工资不发而更加发愤图强?
成年人都不可能做也不该做的事,为什么要勉强一个孩子呢?强行用一堆二手的人生大道理解释自己所做的荒唐事儿,真的就能让自己在孩子眼里活得更高大么?
舍不得买,就说舍不得买,而不是“为了你好”。懒得去帮,就说懒得去帮,而不是“希望你自立”。连坦率都无法做榜样的父母,真的能教给孩子什么有用的哲学道理么?
如今大家的物质生活相比小时候普遍提升。想培养今天的小孩子具备一些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也确实需要家长们投入一些额外的精力。
可从前连给孩子做早饭都懒得起床的家长,当然更不愿意花心思想如何让孩子正确吃苦。最不用走心费脑的方式,也自然就是不给孩子花钱并随便拒绝几个孩子的要求。
反正偷懒的家长们都能用大道理说服自己其实是“用心良苦”。
然而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李玫瑾教授曾经提过,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着智力,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套路没用,实践锻炼才有用。
而方法也很简单,让小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长久坚持甚至获得一些小的荣誉和成就,或者多做一些有疲劳程度且有意义的体力活,而不只是倒垃圾这种简单小事。这远比不给小孩子吃零食、买玩具更能帮助他们艰苦耐劳,更好地面对挫折。
所以别再给孩子们吃些没必要的荒唐苦,毕竟孩子们的未来不会因为谁的自我感动而变得更光彩。
- 上一篇 标点符号中的人生哲学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