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壹心理编著的《反脆弱》。
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很触动我:耗什么不能“内耗”。
首先明白一个概念。我们常说的内耗,到底指什么。
我自己理解分为身体内耗和精神内耗,身体内耗比如熬夜、受伤和体力劳动等。
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心理内耗或者叫情绪内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累”。
书中说,内耗的很大原因来自于你内心要强,想要变得优秀,并且执着于正向的结果。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完美的性格等。
为此,你不断地给自己打鸡血,鼓励自己、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甚至骂自己,给自己设定方方面面的目标,马不停蹄地改变努力。
这是内耗的第一个过程,危害不大。
真正让你痛苦的是,在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你开始讨厌自己、嫌弃自己、骂自己,恨不得扔掉和杀死自己。
不断地在心底假想:我要是能怎样怎样就好了,我要是能像谁谁谁一样就好了。
这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否定、排斥自我的过程,就是情绪内耗。
后果,害人害己。
对自己的伤害在于:你总是揪住自己的“错误”不放,你体验糟糕的概率和时间远大于优秀。成就感更低,陷入恶性循环。
而且,内耗太多,能够用来投入外部生产力,真正让你变得优秀的精力就不足了。
比如,一个自怨自艾的人往往很难集中精力读书、创作、运动。
对他人的伤害在于:内耗让你的心情糟糕。情绪容量越低,对别人的宽容度就越低,对别人的要求就越高。
你会变得不顾别人的承受能力,吹毛求疵。发生种种争吵和矛盾,更加消耗情绪,得不偿失。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要接受自己犯错。
人生已经如此多艰,糟糕真的是在所难免。
别人尚未拆穿和苛责,何必自己拆台。都已经受伤了,又何必亲自往伤口上撒盐。
原谅自己,接受这次就是做得不好,就是糟糕就好了。
糟糕后,嫌弃自己,就是内耗;糟糕后,原谅并安抚自己,就是积攒能量和智慧。
抛开这本书,我自己还有一个观点。
不完美、犯错,往往是自己对世界、对事物最真实的认知和反馈。
比如,很多人说与人争吵无益,但要明白,没人有权利要求我们必须宽容。你的反驳、争辩和对自己的维护,恰是你对生活充满热情的表现。
很多事都可以以此类推。
如果人人都活成一台精密高效丝毫不差的机器,世界又有什么意思呢?
今天还看到一句话:
我们要拥有对很多事情“取消关注”的勇气。
它能节约你的情绪成本,让你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享受,而不是对抗上。
毕竟,除了赚钱,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拼尽所有;除了健康,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终生奋斗。

因为是一篇心理学著作的读后感,很容易“鸡汤”,就像很多人提到心理学就觉得有病一样,多少带有一丝羞耻感。
但真的,很治愈。目前才看了一章,我已经觉得很受益。
看完后,心里涌荡起很多感动,因为我的情绪被看见了。
原来很多事情不是我太矫情,而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出口。
比如,这本书里的另一个观点:
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或者对我们言行的解读,更多地反映出他们是谁,而非我们是谁。因为任何评价都经过了个人内在的价值滤网。
你一旦相信并接受了这种评价,就代表你把它内化成了自己的声音。
从而在不知不觉间与魔鬼签订了一个限制自己的契约。而为自己的人生设限,才是你最大的阻碍。
- 上一篇 人这一生,没有完美的,一切向前看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