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小了说,微信是一种社交工具;往大了说,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现代人几乎都很难离开微信,拿着手机,总习惯打开微信,就像上班打卡一样。但也有一些人已经疏离微信,朋友圈也早已一片空白,就连工作群,也调成静音模式。
不是不爱了,而是没有心情去爱了。
看似每天和手机、微信“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实则已经“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了。
这些已经疏离微信的人,往往足够冷静、自信甚至睿智,能够冷眼看世界、坦然过日子,绝不会被表面的热闹和繁华所蒙蔽。
01 你的强大,是从习惯孤独开始的
风清扬独身一人在华山之巅的思过崖上,几十年如一日,在漫天风雪的孤冷里,自创了震古烁今、精妙绝伦的独孤九剑。
杨过与小龙女离别后的16年里,在形影相吊的孤独中,自创了独树一帜、威力无边的黯然销魂掌,终败金轮法王。
一个人想要突破武功的瓶颈,靠别人是不行的,只有靠自己闭关修炼。
小时候,我们委屈了有人哄,摔倒了有人扶,流泪了有人擦。
长大后,每当遭遇挫折和感觉孤独,从微信列表里选出几个朋友开始对话的时候,却猛然发现:多数人的生活和心境都已发生变化,哪有人会时刻关注你、理解你、体谅你?
于是明白了,人最终只有自己才能支撑自己,谁也没有义务必须为你开心或难过。
特别喜欢一句话:
你总是一个人,尝遍所有的孤独,才能真正照见自己的内心,和孤独更好地相依为命。
当你委屈了不再寻求安慰,当你摔倒了不再需要帮助,当你流泪了不再渴望理解,你就真正强大了。
02 你的成长,是从学会独处开始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对于喜欢独处的人而言,简单和幸福是终究目标,人声鼎沸的生活,看着热闹,其实闹心。越是热闹的东西越是脆弱,这是老庄哲学早就阐述过了的。
现实中,总有人得意洋洋于自己微信上好友众多,行业大咖也大有人在。实际上,认识的人多并不代表人脉就广,人际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互惠关系,微信概莫能外。
微信好友也讲究势均力敌,只有在自身足够优秀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吸引来厉害的人与你平等交往。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之下,认识再厉害的人也没多大作用;在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没人会拿你当一回事。
那些疏离微信的人,看似不再能说会道,不再那么合群,实际上他们只是放弃了熙熙攘攘和你来我往,从独处之中,开始了自我的成长。
他们只是学会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坚持做有独立人格的人。即便是在同学群、工作群,能不冒泡则不冒泡,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也许甫一开始,你会感觉些许难受。别人的言语,会控制你的心情,会改变你的方向,会干扰你的思路。
但当你洗尽铅华、学会独处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一下子就成长了。
03 你的蜕变,在孤独的生命常态里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孤独本是生命常态,只是你理解不了,或者说不想去理解。
你离不开微信,习惯于依靠微信来驱逐自己内心的孤独,强行将自己融入某个群体之中,在微信上跟人虚与委蛇,用表面的喧嚣热闹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凄寂冷清。
但这样的合群真的能带来快乐吗?
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时候,微信所带来的不过是低质且无用的社交,一个成熟而聪明的人早就懂得,与其在无用的社交中觥筹交错,在无关的人群里耗费生命,不如将时间腾出来提升自己。
看看书,写写字,唱唱歌,跑跑步,喝喝茶……什么都比耽于微信上的“游戏”好得多。
一个人只有理解孤独是生命的常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空虚,忍得住孤独,扛得住失败,才能完成生命的蜕变。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