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对一个人好,没错;但对一个人太好,就错了。
人性中的贪婪,足以碾压人性中的善良。
生而为人,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古时候,有一对邻居,一家富有,一家贫穷。
有一年大旱,颗粒无收,穷的那家人食不果腹。而富的那家人,之前就囤了很多粮食。
看到邻居揭不开锅,富人便给了一升米,解了他们一家的燃眉之急。
穷人收到米后,对富人感激涕零。
之后,穷人亲自去道谢,闲聊之余,说还在为明年没有种子的事担忧。
富人很慷慨,又给了穷人一斗米。
然而,穷人回家便开始抱怨:这一斗米能做什么,他们家那么有钱,真的是为富不仁。
这些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从此两家便老死不相往来。
有时候,别人把你伤得很痛,不是因为别人有多厉害,而是一开始就对这个人太好的缘故。
凡事有度,过犹则不及。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爱有十分,一定要给自己留三分。
人性有个弱点,就是习惯了你的好,然后就会理所当然。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感恩,知道回报。
曾经听别人讲过一个笑话:
一个白领每天去上班,都能在写字楼前碰到一个乞丐。
因心生怜悯,自己收入也不错,每天就给乞丐10元钱,全当做善事。
但慢慢的,他给的越来越少了。
由10元到5元,由5元到3元,由3到2元,最后索性不给了。
乞丐忍不住了,问他:
“为什么你的收入越来越高,给我的钱却越来越少?”
他说:
“刚开始给你10元的时候,我单身;
之后,我买了房子后,只能给你5元;
后来我结婚了,只能给你3元;
再后来我有孩子了,只能给你2元;
最后有了二胎,只能不给你了。”
乞丐听后大怒:“你凭什么拿我的钱,去买房子,和养活你的老婆孩子!”
有时候,你的付出应有度,否则就成了“理所当然”。
凡事有度,物极必反。
谁都没有义务,永远对一个人好。
遇到不懂感恩的人,请收起你的善良。
你的好,要给懂得感恩的人。
人性最大的恶,是拿别人的善良当做自己作恶的筹码。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
不用因为迁就别人而卑躬屈膝,因为弯腰的时间久了,只会让人习惯于你的低姿态。
之前,杭州有家“爱心馒头店”。
老板娘自己是穷苦出身,看到许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吃不饱饭,就免费送馒头给他们吃。
令人没想到的是,活动开始还没几天,就有人要求:“我要现金,你给我2块4,我不要馒头!”
老板娘强调只送馒头,就遭到了这些人的谩骂,他们说:
“她就是想出名,这种人我见多了”;
“人都无利不起早,这店主肯定有问题”;
凡此种种恶言恶语,数不胜数。
44天后,老板娘无法忍受,最终选择了关店。
从此,杭州再无爱心馒头店。
饭不能吃太饱,人不能对太好。
吃饭七分饱,对人七分好。
还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答:为什么我对我的保姆越好,她就越不好好干?
尽管自己主动加薪,好心将自己的房子免费给保姆住,但保姆的服务质量却大幅下降。
其中有一回答深得人心,那就是小人畏威不畏德。
的确,对待小人,绝不能以仁义道德来感化。
对一个人太好,你就输了。
因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将心比心,很多人会因为你的一点错,就将你的好全盘否定。
世事无常,人心难测。
有时候,学着自私一点,就算你再善良,也要时刻提防那些自私的人。
余生,先爱自己,生活才会舒心,幸福。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