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之间很少会发生矛盾,即便出现矛盾也有道理可言。人与人之间关系走得越近越容易发生矛盾,并且这种矛盾一旦出现完全没有道理可言。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罕见,两个原本关系还可以的人在某件事情出现之后反目成仇,用最狠毒的话语去攻击对方的软肋,这就是人性的恶。
古人云:“升米养恩,斗米养仇。”按道理说帮得越多越应该被感恩,事实却是帮得越多错处越多。
贪婪是人之本性,与人相处没有绝招能够有效地预防对方的贪婪,就不要轻易展示自己的“资产”。
人生在世,注定无法被所有人喜欢,无论你如何做,人群中总会有否定的声音。聪明的人不会与之争辩,而是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智者从来明白“恩大如仇”,所以他们在施恩之前会先采取自保措施,而后才愿意伸出帮扶的手。
隐藏自身实力
张扬和低调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张扬的人总愿意夸大自己的能力,而低调的人则常常会下意识地隐藏自身实力。
随着经历的增多和社会阅历的积累,人们会慢慢明白张扬者不一定值得信任,反而是那些气场卓越不动声色的人,更有挖掘的意义。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越厉害的人往往话越少。
优秀的人深知成绩的来之不易,他们会尽力避免在人前有过多的展露,更担心为此会招来不必要的妒忌。
不露锋芒是一个人在刻意隐藏实力,这世上之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越是没本事的人越愿意在做事情之前大张旗鼓,反倒是能力过人者会选择将问题解决得无声无息。隐藏实力是最简单的一种自保。
避免鼎力相助
在人际交往中,智者不逞强也很少会鼎力相助。或许会有人觉得这种人实在冷漠,可又有多少最终的成功者依旧满腔热血动不动就头脑发热呢。
冷漠和冷静以及拎得清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冷漠是见死不救,无论自己是否有能力皆拒绝帮扶,冷静是权衡利弊之后再决定救不救,拎得清是决定拯救之后明白如何把握分寸。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人在河边散步看到有人落水,恰好他又会游泳,但游得不怎么好。这个时候冷漠的人可能要假装没看到直接走掉,逞强的人则会不假思索一跃入水。
直接走掉显然是自私之人,但一跃入水者又何尝不自私呢。明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两个人上岸,还要给后来有能力救人者徒添麻烦,甚至搭上自己的命。
智者都明白的道理就是在帮扶别人之前必须要先保全自身,两肋插刀鼎力相助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若这种“鼎力”注定是白白搭进去更多,真的不如从一开始就保持该有的风控。
智者在帮人之前,都会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把控。
设定帮扶门槛
“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人们总是对轻易就能拥有的东西不加珍惜,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大家从来都只在乎稀有的东西,而不真正去看性价比。
当一样东西的拥有门槛被不断提高的时候,这样东西的身价也就随着门槛的增加而成倍地增加。
追根究底,人更在意的是精神富足和唯一的特殊。
帮助别人一定要设立门槛,没有门槛的帮扶不仅不会被感恩,还有可能被别人记恨。
现实就是这样,面对不懂感恩的人,如果你不给他出难题,对方就会变着法地向你出难题。
热情不被回应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那些“我穷我有理,你富你活该”的道德绑架,可以说就是因为施恩者不设门槛所致。
智者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同时更明白配得上自己施恩的人应该是什么人。
适时要求回报
善良需要适时地要求回报,不为别的,只为看清对方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付出,从来都不抬头看一眼自己的帮扶对象对生活对自己是怎样的态度,那么这份善良便极有可能助长贪婪的生长。
智者从不允许自己盲目付出,他们的善良分得清对象。
感恩是每个有良心有良知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施恩可以不求回报,但不能完全对受益对象是否有感恩之心不闻不问。
帮一个有良知的人是在积德行善,帮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则是在姑息养奸。
东郭先生不求回报,救下了要吃掉自己的恶狼,农夫不求回报,温暖了将自己咬伤的毒蛇。
- 上一篇 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