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跟00后的侄子聊天,问他大学毕业想做什么?
他支支吾吾地,想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来,周围的长辈就开始七嘴八舌的建议,“去考公务员吧,稳定”;“去考警察吧,男孩子当警察好,待遇不错”......
这个场景大家是不是也很熟悉?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好走向一条父母、亲戚给规划好的路径,大学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
一切看似都很顺利,但内心还偶尔会觉得缺失了什么。
偶尔也会想,我是什么样的人?今后会做什么样的工作?会做什么样的人生?
可又苦于没有人能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只好又把问题丢在一边,任凭它们躺在那里。
《啊!原来我是这样的自己》主编邓超说:“一切看上去顺利,也只是看上去而已,因为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灵魂。”
寻找自己,是每个人的终身议题。
通过《啊!原来我是这样的自己》这本杂志书,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间,透过看别人的生活,寻找自己。
这本书通过和11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物对话,从真实的对话中,让我们看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这些年轻但在各自领域中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是怎样走向一些与传统定义的稳定人生完全不同的路径;他们是怎样坚持心中所选,又坚定的走到了今天。
一、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路都是不断走出来的
新的陌生时代已经明确到来,而我们曾经很熟悉的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与现实无关的过往。
--彼得·德鲁克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未来是能有个很清晰的路径,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然后一辈子做下去。
但数字时代的职业选择和传统有了很大区别,不再是像我们父母那样一份工作做一辈子了。
跨界、转型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很多新型职业也逐渐被年轻人所钟爱。
呼兰,是哥伦比亚大学精算系硕士研究生,在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之前,他做过IT,创业做过互联网公司。
赵梦莎,在做艺术书展策展人之前,她做了五年以上的编辑。
原辰,剑桥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从事的却是和金融完全不同的概念设计师工作。
就像赵梦莎谈到职业理想时所说的:中国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我想做一个三五年的事业规划听上去都有点天方夜谭。
当我们的选择越自由,我们就有更多机会去尝试,尽管可能现在的你心中迷茫,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天赋在哪里,那就勇敢去尝试吧。
想想哪些事情是让你投入时,会忘记时间的流逝的?
想想哪些事情是你花同样的时间,却能有非常高回报的?
想想哪些事情是你宁愿自己贴钱,也还是想继续做下去的?
这里面,应该藏着你心底里的热爱。
大胆去尝试,挖出自己的热爱,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容易把兴趣变成一份事业。
余生漫长,我们可以做喜欢的事。
二、经济独立,人格自由,选择更有底气
前几年做辅导员,临近毕业,经常会有学生特别苦恼:我喜欢写作,以后想做自由职业,我妈死都不同意;我就是很喜欢打游戏,我爸妈偏说我是不务正业,恨不得把我的电脑砸了。
两代人之间,思想观念总是不容易调和的。
就像我身为女性,爸妈觉得最好的职业就是当老师,朝九晚五,社交圈单一,安全又稳定。
但,通过《啊!原来我是这样的自己》,其实人的选择始终抓在自己手里。
叶音,是一名街舞舞者,街舞是他的热爱,不过他坦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设计是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他为自己规划的路径是:先拥有可以维生的主业,通过比赛、商演、授课一步步扎稳根基,时机成熟后,再转为全职舞者。
梦泪,是一名电竞职业选手,17岁开始电竞职业生涯,1年后夺得全球手游综合营收榜冠军,3年后就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他提起父母没有反对的原因,应该是当时他已经能通过电竞挣钱了,能够负担自己的生活。
钱庄,中国头部泛心理产品与服务品牌KnowYourself(知我)创始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说起哥大毕业后为什么选择回国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对自己的了解和探索;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快点获得经济独立的自由,不再用家里的钱。
经济独立,是我们把爱好逐步发展为主业的前提,能养活自己的爱好成为了安身立命的事业,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也许很多爱好不是最初就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我们可以先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再慢慢把爱好做成事业
主业和副业之间,并不是只能选一个,我们可以更灵活的做出主次安排,生活是安排出来的,一旦你明确心中所爱,相信你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努力。
三、把生活变好是一种生活态度
提起安东尼,很多人一定非常熟悉,尤其是他的散文集《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系列,治愈了很多人的孤独;他翻译的《小王子》,被读者说是他们最喜欢的版本。他是作家,也是厨师、花艺师。大学期间,他在澳洲留学,学金融专业;后来写博客、出书、做厨师,好像一直以来他都在做喜欢的事。
他说,职业和兴趣并不是对立关系,事业可以是喜欢的事,这不矛盾。他喜欢在不同的领域尝试,设计衣服、做食物、插花,目标都是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 上一篇 情,是一种无言的温暖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