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份工作刚刚获得,还没有正式去做,你就会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一段感情刚进行接触,还没有体会爱情的美好,你就会告诉自己配不上对方,一定会失败的,终究没法维持长久的感情。
仿佛所有的事情,不管是困难还是简单,结果就只有失败。
有时候你会安慰自己,说既然会失败,那还不如安心享受过程吧,问心无愧就好。然而越是这样,你会发现自己越痛苦,无法摆脱这样的困境。
出于这种消极的感受,你会放弃很多机会,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从概率来说,成功和失败都是占50%。而对你来讲,失败会是100%。
想到这,我想起自己曾经工作中认识的一个学生。
他很努力,学习很认真,可不管怎么学,仍然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只要不是拿到班级第一,他就觉得自己无用。我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逼迫自己,非得考第一名才觉得自己成功?他说家里面从小就这样要求的,对自己很严,所有的事都要做得完美,不会有错误,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成就。
这样看来,他的学习中充满失败,是他的高标准造成的,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难以达成的目标。
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存在,一个人对自己要求很严,大部分是自己从小在身边受到父母、老师等人的压力,影响巨大,一旦完成不好就会给予惩罚。在这样的成长过程里,个体会把这种要求当做绝对化的思想,镌刻在自己的认知单重。
还有一种原因,也有可能是与社会比较造成的。例如周围的人都很优秀,他为了赶上别人,不得不在自己的内心内化成了一种压力,要给自己设目标,要逼自己成功就行。
可是越这样,就越追不上,也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焦虑,对于失败就更加难以坦然接受。这个就是失败的恶性循环,我认为自己不行,他就不行;哪怕你再行,你也会觉得很无能。
曾经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在水缸中放一只青蛙,这个水缸盖上了盖子,青蛙想跳出来,但总是无功而返,被撞了回去。等过了一个星期,这位心理学家把盖子拿开,想看青蛙想不想跳出来,结果青蛙动都不动,连跳的行动都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失败的感受也是这样的,特别像这只青蛙。拼尽全力想要成功,失败了,就觉得自己不行,不再尝试;工作、生活皆是如此,失去了信心,也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
由于失败,不再尝试;没有尝试和努力,就不会成功。原来还有50%的成功率,现在连1%的成功都没有,失去行动的后果就是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失败与成功,往往就是这样,会有一个循环。看你构建的是成功的过程,还是失败。
那么我们该如何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打破失败的循环呢?有两个解决思路。
1、永不停止行动。
很多时候人会失败,是因为不敢付出行动,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不管是工作还是人际相处,总是会给自己设套,说自己做不好,不能去做。
事实上,你不去做怎么能自己不好呢?做了无非就两种结果:成或者不成。成了说明你成功了,做得很到位;要是不成则是失败,说明还有改进的机会。
只要你不停止行动,失败以后依然敢于面对,你就算是接纳失败了,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2、不要执着完美。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也没有最好,不管是什么情况,做事情可以允许自己有犯错的空间。
就像我一个朋友创业来说,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年达到了销售额要在20万以上,结果第一年他失败了,只有5万。
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是这么想的,第一年5万,如果第二年10万,第三年15万,第四年20万,一步一步努力不就达到目标了吗?一开始没有做到位没关系,还可以继续,直到达到目标的那一天,他摒弃了完美的念头,而是把20万当做方向的过程。
结果这么去思考以后,他反而内心变得安心多了,没有再把完不成任务看得很焦虑,心态的话也变得更加平和。
没有开始的失败,其实就是最大的错误,想要走出怪圈,变得成功,你就要学会接受结果的不完美。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没关系。可以一步一步朝前走,不管走多少步最终能够成功即可。
信心积累起来,不知不觉你就有了成功的循环,这就是你接纳失败以后的信心过程。
只要你不执着于一开始的100分,愿意接受刚开始做得不好的50分,觉得还有进步空间,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为之不远。
- 上一篇 电脑开机需要按任意键才能进入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