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好比一种慢性毒药,会污染我们的人生态度,阻止我们的行动,消磨我们的意志。
一句句抱怨就像一只只小蚂蚁,能让你的精神防线,瞬间被生活的大水冲垮。所以,智者从不抱怨。
当你停止抱怨,你会发现,沟通原来很简单,行动可以很积极,生活可以更美好,世界原来很美丽,成功其实离自己很近!
那怎么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佛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做到博学和无诤。
人在世间的境遇,都出不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种。
这些境遇就像一股股旋风,每天轮着吹,吹得我们的心跟着起起落落,晕头转向。佛学里称它为“世间八风”。
第一种是利,就是成功与获利的时候。第二种是衰,就是衰败与损失的时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人都喜欢利益,当你事业成功,赚了很多钱当然志得意满,但你一事业受挫亏了,就会消沉沮丧,心就开始抱怨。
第三种誉,获得荣誉和地位的时候;第四种毁,就是名誉被毁的时候。
名和利是对孪生兄弟,当你名声好,地位高被人尊重奉承,面上有光心里就沾沾自喜。一旦名声变坏,被人看不起下了面子,心里就不爽。
第五种称是被人称赞、赞扬的时候;第六种讥就是被人家讥讽、批判的时候。
谁都喜欢被别人赞叹,做了一件好事,有人称赞你,开心洋洋得意。你被挤兑讽刺污蔑了,委屈伤心,忍不住要报复回去,甚至还有轻生的。
第七种乐,是感到快乐幸福的时候;第八种苦,就是感到痛苦难受的时候。
当你身心快乐,尤其是家庭、事业顺风顺水,就容易得意忘形,忘了初心。而痛苦来了,烦恼很多,身心就会煎熬,一筹莫展……
我们人生的所有境遇,归纳起来就是这八种。时时刻刻都被这八风吹着,卷进去,身心不得安宁!抱怨也随着这境遇的起落而生生灭灭。
而一个博学的人,一个真正了解佛学内涵的人,他不管境遇如何变化,都能保持正确的思维。那博学的人和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当普通人成功或赚钱了,他不会想到:“成功和我赚的钱,都是无常变化的,有得到就会有失去”,他没有这样的认知思维,所以一成功他兴奋不已,甚至忘乎所以。
等衰败了,亏损了他就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他的心总随着顺境、逆境起伏跌宕,不得安宁,没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就随时都可能会抱怨。
而博学的人,了解佛学内涵的人,他始终能保持正思维:“成功也好赚钱也好本身是无常的、变化的、会过去的”,他能如实认知和了解这个真相。
当面对失败和损失惨重,他想的是“失败也是无常的,是变化的,失败也会过去并不是永恒的”。
所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不能左右他的心,不会随着起伏摇摆。他的身心始终平和安顺,他能保持平常心,八风不动。这样的人,一定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这里所说的博学,真正博学的人,首先一定了解 [fó弗]学内涵,懂得人生的实相和规律, [fó弗]学讲的就是这个。
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进一步,了解世间的学问,像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等自己所在领域的知识,那对人生助益会很大。
博学使人明智,当你真正了解人生的实相与规律,你就会按规律办事,放弃那些自以为是的幻想和期望,理性的对待自己的种种境遇。
反过来说,如果你总为感情痛苦,你一定是不懂爱情婚姻的规律,所作所为所求违背了常理。
如果你总为钱财烦恼,你一定不懂财富的规律,你没按照规律去获取和管理金钱;
如果你是被孩子的事折磨,你就一定不懂人性的规律,管教孩子时违背了人的天性;
如果你始终为人生痛苦,你一定不懂生活的真相,违背了佛学所揭示的人生真理。
所以,一定要修,要去学。博学还能让人开拓眼界,视野所及,心之所止。你的眼界看到的不同,人生就会不同。
你之所以烦,之所以抱怨,就是看问题实在太局限了,有些人为什么总盯着眼前小利不放?总放不下一些小事,很痛苦,就是过不去,为什么,因为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所受磨难无数,但他创造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学术泰斗”“国宝”级人物,他对佛学有很深的兴趣和研究。
提起生活的苦难,他有着一颗平常心,他说:“这些经历给了我更宁静的心,去踏实做学问。”先生学富五车,大家都很尊重他,名望地位很高,而他的婚姻也有我们普通人一样的烦恼和不顺心。
结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妻子只读过小学,但提起妻子,他没有像现在很多男人那样抱怨说:“我们没有共同话题,她跟不上我的成长,她不懂我的抱负”之类的。
而是打心里赞美认可妻子,说:“她一辈子没有说过半句谎话,如果将来中国要修《二十几史》,而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她应该榜上有名。”
所以,先生的婚姻一直都很和睦。
关于爱情婚姻,季羡林先生曾经写到:“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这才是‘人间正道’。
但是千万别浪费过多的时间,终日卿卿我我,闹得神魂颠倒,处心积虑,不时闹点小别扭,学习不好,工作难成,最终还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真是何苦来!
我们不提倡二人‘一见倾心’立即办理结婚手续。我觉得,两个人必须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这过程不必太长,短则半年,多则一年。
余出来的时间应当用在刀刃上,搞点事业,为了个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有这样眼界的人,怎么可能因为妻子一句话没说好而大怒,或盯着男女情爱的那点事,为美色一诱惑而动摇,每天不停抱怨?根本不可能,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
所以,要主动跳出困住自己的井,去多看书,多学习,增加些见闻。
你的眼界就会打开,心量也会打开。呆在井底的蛙没办法看到更多,就容易固执“只有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当你懂得越多,你会发现,世界很大,人很渺小。而且谁都会犯错,圣人也犯错,伟人也犯错,你普通人怎么可能一直对呢?身边的人做错了事,也就不算什么事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博学让人通达,能多维度、多视角的去看待问题。当你懂得全面看待人和事,能化解很多烦恼抱怨。
你不会只盯着一个点或一个面,而是自由转换很多视角,能看清楚来龙去脉,就不可能产生抱怨。
比如,有人抱怨丈夫,婚后变了一个人和恋爱时完全不一样。或当他出轨后,才发现这个人完全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
真的是这人变了吗?也许是,但更多的是时间久了,我们有了在各种场景、各种境遇下多角度去观察他的机会。
观察他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世间八风下的反应,而获得了更真实的信息,真正了解真实的他是什么样。
没出现问题时,我们都是从单一的视角来看他:他对我好不好,长得符合不符合我审美,收入符合我要求,性格能和我意嘛等等……
如果一开始就懂得多角度观察呢?
观察他生气的时候,高兴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愤怒的时候的状态,看他对待弱势群体,富豪权贵的态度,看他娱乐消遣,学习自律时的状态等等……
你会看到一个人真实的全貌,那就不会有后面那种被蒙蔽欺骗的抱怨了。
所以说,博学的人没有抱怨的,他知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他能看到事情的更多方面、更多层面,能了解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自然看法不同……抱怨的立足点就不存在了。
无诤自然无怨,我们还要学习无诤。什么是无诤?就是没有非要跟人家比较的心,没有胜负欲,非要论个输赢对错,只是尽己所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现在是竞争社会普遍攀比心重,从生比到死。孩子刚出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死身灭还比谁家墓地风水好。
这样的一种竞争心,体现在与人相处上就成了“诤”,亲近的人也诤,争个不停,有的夫妻吵了一辈子,有的父子为一句口角能打起来。
不相关的人也诤,你看网上一有什么事发生,评论区乌烟瘴气的全是“诤”。
常见的“诤”有两种:见诤与欲诤。
比如说见诤,就是有些人,特别执着于自己的观点,看法,观念啊,认为自己的都是对的。如果谁说他错,或跟他有不同看法,他就很很生气,一定要争个对错输赢。
有人跟我抱怨说她们婆媳有矛盾。矛盾的开始只是一些小分歧,婆婆觉得孩子得用尿布,通风透气,尿不湿会悟出疹子,媳妇就是懒。
媳妇觉得得用尿不湿,方便又干净,尿布太麻烦又洗不干净,婆婆是抠门舍不得钱。
两人吵的不可开交,就让做儿子做丈夫的来评理……
还有像什么时候断奶,奶瓶怎么洗怎么泡,几点吃吃多少,几点睡穿什么……
什么都能吵起来,这都是见诤。立场和阶段不同而已,有什么好争的呢?争来争去把大家小家给争散了,感情给争淡了,对孩子伤害不是更大吗?
什么是欲诤?就是欲望导致的利益之争。这种情况就更多了,职场上的权力之争,家族里的财产之争,学习成绩上的分数之争,男女情爱中的主权之争,生意场上的利益之争……都是为了欲望。
现在这种争斗越来越普遍化,每一个人都似乎难逃其中,被迫“内卷”,你不努力,不竞争就可能被淘汰。
连孩子都被卷进来,有句教育培训广告词我印象很深“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近几年心理问题为什么“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越来越多?其中很多还是孩子,也和这些学业,同辈的竞争,人际关系等等带来的压力有关。
父母的诤心,过度的竞争心和争斗心,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很多孩子。
所以, [fó弗]学倡导与人相处要修六和敬。“和”就是跟彼此相处没有矛盾纷争;“敬”就是内心谦卑,能够尊重对方。
就是说,如果你希望人际关系里,彼此尊重和谐相处,需要做到六点。
其中“口和无诤”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不要做无益的辩论,别为一己之私利而去争讼。要放下胜负心与竞争心,因为这种诤只会增加你心里的执着。
不管你是对见解观念的执着,还是对利益的执着,都会带来很多烦恼和抱怨。
而且,这种诤往往不能让你争取到真正利益,反而制造很多人间悲剧。没必要去诤,世间万物都按照因果规律运行。只要你按善法的因果规律去做,结果自然就是善的。
人跟人之间交往,谦让一点不是坏事,内心要放下,放下了才能真的拥有,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无诤不是说让你放弃所有世间利益,而是按照善法的因果规律而行,不去额外的制造无谓纷争。
如果大家都能够学习口和无诤,在人际关系里尽量用慈悲心,平等心来对待彼此,很多烦恼就不会出现。
尽量用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用爱心的语言,柔和的语气,真诚的话语,适宜的反应,来面对来处理种种纠纷,这样双方的对立心态会自然化解,纠纷与争斗也更容易解决。
我们内心无诤,口和无诤,自然就远离了抱怨!
总之,博学和无诤,能让人心胸开阔,内心获得真正的安宁。你的内心安宁了,抱怨也就没有了。
- 上一篇 没有目标,就是闭眼“瞎忙”
- 下一篇 福报,永远留给人品好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