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长大,就是人渐渐学会了掩饰,学会在许多自己害怕的人事面前,努力地保持微笑。
因为,我们不再是可以随时转身逃跑的孩子,不再是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可以理所当然地等着别人,替自己收拾残局的小孩。
与人交往,是我们必须修习的一个课题。这样的成长,谁都曾经历?其实,生活中我们与人往来,更多的是互相的一个成长。
而与人交谈,对方有这些表现时,我们得明白,他是缺乏安全感了。必要时,可以对他多一点温柔,多一些宽容、抚慰,少一些严苛和批判。
一、眼神不敢直视对方
平时与人交际,我们会注意到有一些人,不论是面对同性还是异性,在一些场合下,他们不敢用眼睛直视对方。实际上,这是一个人在当时的环境下,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眼睛不看对方,意味着拒绝接受对方来自眼神和表情上的反馈,而这样的表现,往往又是因为人对自己不够自信,害怕被拒绝或者批评的意识表达。
这样的刻意回避,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避免伤害,另一方,有点类似于“自我沉浸”的表现。即说话人似乎只要不看对方,就可以沉浸于自己的语言逻辑中,维持自我小世界的平衡。
而他们这种与人交谈时刻意回避对方眼神的行为,常常会被误认为,是不够诚恳,敷衍和唬弄人的表现。
二、很在意自己的形象
当一个人放弃从对方的神态中寻求答案时,他会尽可能地令自己保持完美,以维持内心那盏小小的天平。
虽然他会努力告诉自己,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但他表面的平静,也仅是在靠理智苦苦支撑。在这样内心不安,却又刻意回避他人评判的情况下,自我,成了他们唯一可以守护的“自留田”。
外在形象,和精神上的纯净,都是他们唯一坚持,并且无法不去在意的东西。而关于精神层面,就又引出了下一点。
三、过于重视规则
生活中缺乏安全感的人,有一个特质,就是执着于拿规则当“救命稻草”。
许多时候,比起打破规则,他们宁愿固守规则。即使在规则内他们受尽苦楚,遭受到很多烦扰,他们也会选择待在里面。
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他们的“安全线”。
常常会有人认为他们固执,不通人情,其实只是因为,比起规则,你和他之间的这份人情,更让他没有安全感罢了。
他们可能吃过许多现实的亏,也受过许多人情的苦,因此,才会宁愿做许多规则的坚守者,也不愿轻易为了某个人某件事,将自己暴露在满是雾霭的人事之中。
四、不断地给予自我肯定
与人交谈时缺乏安全感的人,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对方迟迟未答复,或者在对方回答之前,会用许多语气词,不断地给予自我肯定。
比如,“恩”“啊”,或者“我觉得是这样”之类自我答复的话。也有时候,他们会在说话之后,习惯性地带些笑声。
而类似于这样的自我捧场,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对自己说话内容的不自信,害怕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对方的认同。为避免冷场,从而带着些自问自答的感觉。
另一方面,也相当于在某种意义上,给自己鼓劲儿。说话时,他们的身体可能还会不经意地晃动,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与人交谈时,发现对方,或者自己不经意间有这些表现,我们便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人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如果对方有这些表现,我们有必要调整自己的说话语调,身体姿势,尽量让对方放松,表达出真实的自己。
如果是我们自己,那就有必要找到让自己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以改善这种状况。
通常来说,这和三个方向有关。一个是人,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事情本身。
因人而起的不安,往往是彼此之间不熟识,从而容易为其外在言行而备受压抑。因后面两者而起的不安,究其根本,其实都来源于自身的准备不足。
在这三点上,第一点我们即使提前准备,往往也无法改变,但后两者,却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和充分准备,让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