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一个人越接纳自己,他对周围的人或事就越能做到宽容、大度。
换一种说法就是,我能原谅别人的自私,因为我已经放过了自己。
这本书可以说是张爱玲的自传,但是我不想过多的介绍书中的内容和张爱玲,因为网上有很多关于本书的书评和对张爱玲的介绍。
当然这本书的名字和内容大多是关乎爱情的,只是对书的名字,想到了为人处世方面的想法,有感而发。今天暂不提爱情,咱们聊点别的吧。
能够宽容别人,也是放过了自己,善待自己,好像和“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句话既相近也相反。只有真正经历过,从中感悟过,才能体会里面的辛酸,所以,我已经经历过了,我“懂”了,我回头看这件事的时候也放开了,宽容了。很多时候,别人没有经历过的,又怎能苛求别人真正懂得呢。当然也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你足够“懂”并且也很理解信任这个人,那么他对你所做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应该或者不应该,不过是“当然”而已。 所以如果有这样一个人让你觉得真正可以放下自我的爱或者恨、喜或者怒,那么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来自你自我的“愿意”。
“懂得”应该被放大,就是你要上升一个高度,能在一瞬间或者某件事,你能与他感同身受,使你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为什么这样做或者你也会像他一样那样做,会感受到无奈、困惑等情绪,这是同理心也是慈悲心。
苦难并不能铸就高贵的品格,反倒是幸福有时能做到这一点。大多数情况下,苦难只会使人狭隘卑劣,心怀怨愤。
多一些感同身受,多一些换位思考,就会少一些怨愤,要把这种慈悲传递出去,分享出去。不要苛求人间充满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因为人世间邪恶的事有很多,就像张爱玲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我们只需要从自己做起,多宽恕他人,对待朋友、同事、家人亦是如此。有句话说“如果我拿你对我的态度来去对待你,恐怕你早就离开了。”这样一看,这句话似乎是在宣泄对他人的不满。但是从一个角度来看,想必她一定是被人温暖过,才会有力气和勇气,去温暖身边的人。只有尝过糖的滋味,才会想要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们来到世间,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坟墓,在此过程中,不过都是为了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万种惆怅。希望我们在惆怅中,心底还能保留一份“懂得”和宽恕。
因为,放过自己,更放过他人。
- 上一篇 适者生存,用自然的法则改变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