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简单阅读 > 为啥有些人能力不如你却比你混的更好?因为他们更懂人情世故! 内容

为啥有些人能力不如你却比你混的更好?因为他们更懂人情世故!

选择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3-04-28 13:20| 来源:互联网 | 阅读: | 作者:jdwzdh


简单阅读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上线了,点击这里查看微信小程序码
为啥同样的出身,有些人能力明明很强,却混的一塌糊涂;而另一些人,能力其实很一般,却能混的很好?

差别就在于:懂不懂人情世故。

我这样讲,很多人心理肯定是不服气的,他们会觉得,人情世故这玩意儿,真有那么重要吗?

我只能说:你还是太天真了。

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为啥混得不好?因为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自己的能力;另一种是使用别人能力的能力。

如果你只会使用自己的能力,就算拼到死,也不过是混个温饱,比方说厨师、程序员这种职业。

但如果你会借助别人的能力,你就有可能干成大事,比方说马云,虽然不会写代码,不懂财务,但是他会借力呀!

这一点,在体制内更加明显啊,为啥说在体制内,如果你不懂人情世故,就没办法做事呢?

因为体制的背后是资源支配权,每个体制内的人都掌握着一部分社会资源。

你要做事,就得整合不同的资源,就需要懂人情世故。

当然,你会想,我不懂也行啊,我完全可以公事公办啊。

这个想法是没错的,如果你足够牛逼,你怎么公事公办都行,但如果你有求于人,还不想花大代价,人情世故,就是性价比最高的解决路径。

这个事儿的逻辑是这样的。

台湾心理学教授黄光国,把人的关系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情感性关系,比方说家人关系,你跟你的父母就是靠亲情维系的,所以你在家里,不需要搞人情世故,甚至任性一点也没关系,谁让你是亲生的呢。

第二种是,工具性关系,比方说你的生意伙伴,你们的相处是等价交换,你给他钱,他给你东西。他的东西好了,你就买;不好的话,你就会去找别人。大家相处起来,简单直接。

如果关系只有这两种,那么世界就会无比的简单,要么是家人,要么是合作伙伴。

但人总是想,以最小代价办大事,调动最大的资源。

这就出现了第三种关系,混合型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熟人关系。

比方说,你跟你的生意伙伴,刚开始就是简单的工具性关系,但时间长了,大家从生人变熟人,又从熟人变成了好朋友。

这个时候,他找你帮忙处理一切额外的事情,如果不熟,你大可以拒绝,但因为熟了,你就会不计成本的帮他。

你为啥会帮他?就是觉得他这个人,懂人情世故,会来事,又是朋友。

你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另外,现实生活,往往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事儿,给谁做都一样;有些事儿,可帮不可帮。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帮你不帮他呢?

就是因为你懂得人情世故,把简单的工具性关系,变成了混合型的熟人关系。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只是想自己一辈子单打独斗,那没关系,不需要懂人情世故,自己干就好。

但如果你想以小代价,撬动大资源,借力成事,那么就必须得懂人情世故。

咋搞定人情世故呢?核心三个点:价值预期、处世技巧、构建生存网。

咱们先说价值预期。
擅长人情世故的人,都是擅长以小代价解决大问题的人。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你不知道咋回事,打牌一晚上输了好几十万,事后你当然不想认账了,但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咋办呢?

如果你够聪明,不要赖账,而是找个人情世故好使的中间人,帮你去说和,一般来说,只要找的人靠谱,对方多多少少都会给点面子。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方说你要拿个大项目,但是你实力不够;小孩上学,需要托关系。

你有没有发现,你需要用到人情世故的地方,你都是弱势的一方,需要求人办事。

可问题是,别人凭啥牺牲自己的利益,帮你呢。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你得给到对方一定的价值预期。

你得让他觉得,他这次帮你,也是在给他自己铺路。

咋给对方价值预期呢?有三个方式。

第一个,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那就是找中间人。

你能找到的中间人,肯定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你找人家办事,说白了,就是借助他的势能,对方不看僧面也会看佛面。

另一方面,你能找到这样的中间人,也说明了你有两把刷子,那对方自然而然,也就得掂量掂量跟你的交往方式了。

第二个,包装自己。

你有没有发现,经常跑社会的人,都喜欢开豪车,房子不一定多好,但车一定要上档次,没钱,哪怕买个事故车也行。

刚出社会的毛小子,对这种事情往往嗤之以鼻,觉得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

小伙子,你还是太年轻啊。

去过政府办事的,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你开个卡罗拉去,接待你的级别一定不会高;你开个A6去,级别就不会太低;你要是开个劳去,对方绝对不敢怠慢你。

因为他吃不准,你是哪路的神仙;为了不犯错,也会尽量照顾到你。

说白了,你是在无形之中,向对方展示了你的高价值,他对你的价值预期高了,接待的档次也会跟着高。

当然,车只是最基础的包装,你还可以透露自己认识多少人、有多少产业、有多牛的经历,等等。

总之吧,就是包装自己的价值。

第三个,拉近关系。

赵本山在小品《不差钱》里,为了让农村小丫头鸭蛋上星光大道,一见面,就让丫蛋喊老毕,姥爷。

这种生攀关系的操作,我估计,你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

有时候,你都会觉得挺尴尬的,其实大家也没那么近乎,可为啥都喜欢这样干呢。

就是我刚说的三种关系,对方是想把陌生的工具性关系,强行往情感性关系推,哪怕推不到,也会落在混合型的熟人关系上。

这样,你碍于脸面也会帮他。

中间人、包装自己和拉近关系,这三招,用的时候,一般都是组合拳。一见面强拉关系,尽量淡化工具性关系,谈的过程中不停地秀肌肉,包装自己的价值,让对方多几分忌惮,最后中间人再说几句场面话。

对方借坡下驴,事儿就成了。

这事儿说起来好像也很简单,但为啥很多人就是不会人情世故,是因为不懂第二点,那就是,人情世故的处世技巧。
先说个很多人都会犯的错啊,那就是把人情世故,跟巴结讨好划等号。

觉得懂人情世故,就是要当狗腿子,要去跪舔。

其实纯属扯淡啊。

你看看社会上,那些懂人情世故混得好的,那个不是心智极高的人,他们跟你打交道的时候,是在跪舔你吗。

有这种想的人,都是心智不太成熟。

认为个人棱角是一种道德标准,好像没了棱角,就跟不穿底裤一样。其实,是因为自己自卑,所以需要靠着所谓的个人棱角,来维持自己那点可有可无的尊严。

我也不太喜欢过分圆滑的人,因为跟他们打交道,你会觉得很累,我相信你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人。

但懂人情世故的人,不是让你觉得累,而是舒服。

我在之前的视频说过,一个能成事的男人,是可以在不同场合显不同相的。

客户喜欢喝茶,他也喜欢喝茶,客户喜欢按摩,他也喜欢按摩。所有的巧合都是策划出来的,而不是因为咱俩有缘,才能把酒言欢。

因为他们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又精通社会规则和人性。

知道怎样跟你交往,会让你觉得舒服。

有的时候,一张脸会来回换。

上台讲话是一张脸,私底下喝酒是另外一张脸。这还不算完,同一时间都要换好几张脸,见孩子,要慈;见父母,要孝;见兄弟,要让;见爱人,要疼;见小弟,要能抗住事。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累,但其实是为了彼此舒服。

你换个角度看,你去KTV唱歌,还是板板正正的,你觉得你舒服吗。见到领导,明明要求人办事,还是板着张脸,你自然吗。

所谓的人情世故,其实很大程度,就是把自己放小,多考虑一下对方。

既满足对方看得到的需求,又要满足对方看不到的需求。

你以为你给领导主动添茶倒水,就是人情世故了,那只是最基本的礼貌,如果你的出发心是让双方都舒服,你会很自然的去关心对方的反应。

所以,你看那些擅长人情世故的人,会下意识的让所有人都觉得舒服。

比如,体制内的饭局,除了主宾、主陪,还会有二陪、三陪、四陪,不管饭桌来多少人,一定会让每个人都觉得舒服,绝不会冷落任何一个人,哪怕你只是个小角色。

其实人家对你也没所求,为的是啥?宾主皆欢呗。大家开开心心吃完这顿饭。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费了这么大劲,又是给对方价值预期,又是搞处世技巧,让对方舒服,难道只是办一件事这么简单。

当然不是,这就要说到第三点:生存网。
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个体,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别人看你也不是只看你自己,会看你的父母,你的朋友,你的所有社会关系,然后根据你的社会关系,给你划分社会阶层,最后你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就会赚不同的钱,过不同的生活。

而人情世故,真正的意义,就是帮你建立社会关系,你能调动的社会关系越大,你的生存能力也就越强。

说到这儿,是有点悲哀的,因为对于穷人来说,人情世故,就是穷人家孩子的诅咒。

穷人家的孩子,不像富人家孩子那样,从小就会接触人情世故。

他们一直在情感性的家人关系里生存,既不懂工具性关系,更不懂怎么把工具性关系变成混合型的熟人关系。

就像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士兵,突然被推到社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认知水平低,还觉得自己很厉害,拿所谓的棱角当本事。不懂人情世故,讨厌送礼搞关系,也缺乏跟人左右逢源的本事。

没办法,他们的父母就是一辈子稀里糊涂的过日子,当然不知道社会的那些潜规则了,更没办法教给他们了。

能教的,反倒成了累赘,什么人要自尊自强、人要靠自己,在公司要好好工作,不要三心二意的,这些话听着都对,但其实是枷锁。

自己带了一辈子枷锁,现在又要传给了孩子。

孩子们拿着这一套法则去生存,从骨子里就认识不到,所谓的生存,其实是构建自己的人际网和利益网。

而不是纠结那些可有可无的道德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总是会有求人办事的时候,人家帮你办了事,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的请对方吃饭,把这个人情还了,还完心理就没负担了,然后彼此相忘于江湖。

太傻了。

人情是越欠越多的,朋友如果啥都能说清楚,那还是朋友吗。

好的关系,就是你欠我,我欠你,欠着欠着,也就说不清楚了,既然不清楚,那就索性,把关系搞得再浑一些,大家也就骨肉相连,这不就成老铁了吗?

穷人家的孩子,之所以会想着赶紧还完人情,就是自尊心作祟,怕占别人便宜,怕被人看不起,最后宁愿把自己锁起来,也不愿意建立自己的人际网。

更别说,人际网的背后,还需要构建一层利益网。

因为,江湖就是利益、感情和权力,不同线条交织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单纯的人情是走不长远,大家只有把关系庸俗化,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才能形成真正的人际网。

最后,你会发现,你赚的钱,都是来自于这个人际网,也就是你的生存网。

所以,富人的收入,90%来自于社交;而穷人的收入,90%来自于打工。越社交,人际网越大,生存能力越强;越打工,人际网越小,生存能力越弱。

这才是穷人和富人拉开差距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想抹平这个差距,那就从此刻开始,记住我刚说的三点,提高自己的价值预期;学会处事技巧,让对方舒服;最后想尽办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网。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对“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这句话,又有了新的感悟。






  • 人生
  • 励志
  • 哲理
  • 爱情
  • 友情
  • 语录
  • 笑话
  • 育儿
  • 教育
  • 经典
  • 感悟
  • 情感
  • 美食
  • 星座
  • 中年
  • 读书
  • 健康
  • 女性
  • 宝宝
  • 养生
  •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