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相互保”火了,短短3天时间就圈粉330多万,但很多人未必真的了解“相互保”。
不少网友就好奇,“平时1毛钱,大病变成30万?”那么,“相互保”属于什么保险?跟网络上的互助平台有啥区别?能替代重大疾病保险吗?
“相互保”是啥?
近日,蚂蚁保险联合信美相互推出“相互保”: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内)0元加入,每月支付一定金额,可享受覆盖100种大病的10万或30万保障金。
“相互保”其实属于一种相互保险,目前国内只有三家相互保险社,信美相互是其中一家。
对于国内多数人来说,相互保险是一个新鲜事物。实际上相互保险在国际上已经有着成熟的实践和广泛的应用,并不只是用来保障大病重病。
“例如在日本,相互保险占到了其保险行业80%的份额。”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告诉记者,“和股份制保险最大的区别在于投保人和受益人是同一个,规避了道德风险。”
例如,加入“相互保”就等于加入了一个互助组织,平时分摊费用,需要时得到保障。
买了保险的人确诊患病后,只需手机拍照上传相关凭证,公示无异议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额度为10万或30万。如果中途不想分摊了,可以随时退出,退出后也可以随时加入。
“相互保”产品负责人方勇介绍,一般保险产品会根据疾病发生率定价,用户需要先支付固定保费。而用户0元加入“相互保”,后续费用会根据每期赔付案例进行分摊。有则收无则免,门槛很低。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100人加入了“相互保”,有一个人生了大病,治疗费超过了30万元,分摊到每个人,大家当期就得各自掏出3000块钱。如果没人生病,那就不用掏钱。
截至19日下午,“相互保”参与人数已超过330万。
每月要付的钱会无上限吗?
虽说“相互保”0元参与的门槛很低,但是基于上面说的原理,有人就担心,后续分摊要掏的钱会不会越来越多,没有上限。
现实中,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非常低。
信美相互总精算师曾卓告诉记者,实际上大病重病发生概率并不高,根据其估算,第一年用户分摊费用可能在100-200元之间。
截至19日下午,“相互保”用户已经超过330万人。有网友就关心,“相互保”是按每月实际理赔金额分摊,那等到1亿人参保的时候再加入是不是可以花更少的钱?
对此,有保险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在统计学上,当样本足够多的时候,发病人数和总参保人数的比例会保持稳定,所以参保人数超过一定数量后,每个人分摊的金额并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动。”
资料图:某医院民众在挂号大厅内排起了长队。中新社发 泱波 摄
“相互保”能代替传统重疾险吗?
还有网友表示:“相互保”分摊价格比重疾险低不少,是不是可以替代重疾险呢?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明确答复称,“相互保”并不能替代现有的重疾险。
第一,“相互保”保障额度还不够高。39岁以下保障额度为30万,40岁到59岁保障额度为10万。现实中,重大疾病的患者和家庭所需要的医疗成本远远高于这一数额。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布的《2017年理赔报告》显示,2017年其重大疾病人均赔付金额约20万元。随着靶向治疗等手段的使用,40-50万元的花费也变得常见。
第二,“相互保”的保障期限不够长。“相互保”会在60岁后自动退出,而《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数据显示,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而不断升高。在最需要保障的时候,“相互保”并不能起到作用。
因此,“相互保”更多是作为重疾险的一种辅助,可以惠及更多缺乏商业健康保障的群体。
微博网友的评论。
和互助平台有什么区别?
“互帮互助”是“相互保”的突出特征,网络上此前已有类似性质的互助平台,如“水滴互助”、“夸克联盟”,等等。
但两者却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很多网络互助平台属于互帮互助社群。“而‘相互保’是经过向银保监会备案通过的保险产品。”曾卓表示,“相互保”的一次性全额刚性赔付,也与网络互助“收到多少、给付多少”不同。
曾卓说,“相互保”除了遵循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外,还引入了两大措施:一是设立公示制度,接受全体成员监督;二是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不可篡改。此外,被公示人的个人信息也会被严格保密。
换句话说,“相互保”是风险可控的保险产品,而“水滴互助”“夸克联盟”不是保险,不受金融监管。 (完)
- 下一篇 秋山多炫彩,人生需淡然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