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同学,他上课眼里闪着求知的光芒,记笔记特别认真专注,走过路过也不能错过一个知识点,下课堵着老师问十万个为什么,不管老师提到什么参考资料,必须弄到手;不管老师有什么教学课件,必须拷回家。
但他的学习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倒数几名的同学一个努力就能将他超越。
还有一位同事,是三生三世十里闻名的加班圣手。单看他平常的表现,不给他颁个“优秀员工”的勋章都眼瞎,但看工作绩效和客户反馈,却落差强烈。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的人拼命努力却换不来回报,难道这个世界注定是不公平的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天道酬勤,但酬的不是假勤。要勤,就要勤得其法,勤得其所。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同学上课埋头抄笔记,错过了跟着老师思路去走通一个问题的思维路径,知识点抄在笔记本上但却不在脑子里,仿佛买了教材或拷了课件就拥有了里面的所有知识。
同事没日没夜的加班,但是都在处理一些没有用处的琐事,搞不清楚客户的需求,完不成领导指派的任务,当然只能靠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
有些人的勤奋,不是为了取得一个好看的结果,而是为了缓释内心的焦虑。把勤奋当做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勤奋当做习惯,而不是方法。这种为了勤奋而勤奋的做法,最误人,也最伤人。
他们都只是假装很努力,努力到感动了自己而已。然而如果努力错了方向,跑的再远也都是背道而驰。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自己却没有察觉,你是否也像他们一样在做无用功?这里有一套非常准的测试题,立刻能测出你是不是也有同样问题:
(下面的题中有单选有多选,选对一项即算答对本题 )
1.以下哪一项对学习有误解?
A.学习效果和教育坏境有关
B.学习过程感到容易说明学习效果更好
C.我们应该提倡考试这种方法
D.人的天性里存在懒惰的成分
2.刻意练习中哪几种有效?
A.集中练习
B.穿插练习
C.间隔练习
D.多样化练习
3.哪个看书方法是不科学的?
A.看书的时候用记号笔划线帮助记忆
B.看完书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思维导图
C.选书的内容应该从易到难
D.印刷错误有助于阅读转化效果
4.对考试的看法,以下科学的是?
A.题海战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B.主动给自己出考试题有益学习
C.考试成绩代表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D.考试前的突击复习是最有效的
5.下面哪位的学习方法符合学习规律?
A.演员小A背台词时只关注自己的部分
B.职员小B做计划时花大量时间思考全面再行动
C.学生小C不爱记笔记,喜欢课后讲给别人听
D.工程师小D总是钻研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务
6.回忆题,菊花版一元硬币的正背面描述正确的是?
A.正面是1元字样,同时配有首字母大写的YiYuan字样
B.正面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C.背面为菊花图案,菊花枝条从右下伸向左上
D.背面为菊花图案,菊花全部盛开
7.学习中的关键能力有什么?
A.重新巩固记忆
B.打造心智模型
C.举一反三
D.构建概念学习
E.学习迁移
8.判断题,学习技巧比认知规律更重要?
A.对
B.错
9.学习的过程包括哪些?
A.编码
B.巩固
C.提取
D.创造
10. 学习中遇到困难,一定要想办法克服才能成长?
A.正确
B.错误
答案:
1.B 2.BCD 3.A 4.BC 5.C 6.BC 7.ABCDE 8.B 9.ABC 10.B
答对8题及以上:妥妥的学霸
答对5-8题:官方委派学习委员
答对3-5题:学习对你来说道阻且长
答对3题一下:100%学渣,不接受质疑
测完有没有躺枪无数?是不是发现很多你坚持了这么多年的学习方法,居然是错误的?!
事实上,我们在学生时期获得的学习建议大多都有问题。
在认知心理学畅销书《认知天性》中,作者甚至提出:坊间流传的学习方法一般都是错误的,被大众奉为圭臬的学习方法多是无用功,多数人都是“不尽职学习者”。
其中包括:
01 背会不等于学会
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的时间足够长—例如长时间背诵课本中的段落,或是不断重复八年级生物课上的诸多术语—就可以把它们牢牢地烙在记忆深处,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们对这种方法深信不疑,原因是多数人在学习的集中练习阶段成效显著。但从研究得出的结果看,通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明显是短暂的,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研究发现,反复阅读课本往往是白费力气。这么说肯定会让老师和学生都大吃一惊——毕竟这是多数人的头号学习方法。有调查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都是这样学习的。在花上好几个小时学习的时候,我们还会告诉自己,这种方法就是关键。
反复阅读有三大不足:浪费时间,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而且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随着对所阅读的文本越发熟悉,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内容。花好几个小时反复阅读,看起来是很刻苦,但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
02 划重点不等于掌握重点
还有许多人在学习的时候,习惯用标注重点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记忆——下划线、马克笔等等花样百出。把笔记的重点和课本的重点内容看了好几遍,直到觉得能背得滚瓜烂熟才停下来。但是这种“重点”对于学习和掌握真的有用吗?
你有没有用每章背后的关键概念测验过自己?在看到诸如“条件刺激”这样的概念时,能不能把定义讲出来,并在写作中用到这个概念?在阅读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把课本中的要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试着解答这些问题?有没有至少在阅读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要点?有没有试着把新知识和已知联系起来?有没有找找课本外的例子?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是没有,那么你划下的重点都是白费功夫。
研究证明,这种重复阅读和记忆重点的学习方式,在初次阅读过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是有意义的;但是连续多次阅读只是空耗时间,好处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浪费了时间,错过了耗时更少且更有效的方法。然而,对大学生的调查证明,很多人还是在用自己的老办法教学:标亮、加下划线、长时间盯着笔记与课本,他们的用眼睛的辛苦欺骗了自己的脑子。
03 考试是学习的过程而非目的
对于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恐怕再没有什么比考试更令人不快的了。尤其是近年来,家长学生不断控诉考试只对记忆力有好处,却让人们损失了领悟能力与创新能力;强调全面发展,认为考试给学生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是对一个人能力的错误衡量,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考试看作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而是把它看成从记忆中检索学问的一种练习,并非“考试”,我们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另外一种可能: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工具。
在诸多研究成果中,有一项发现非常重要:主动检索—考试—可以强化记忆,而且检索花费的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
从记忆中检索知识有两大显著的好处:
一是这能告诉你什么是你知道的,什么是你不知道的,然后你就可以判断以后要把精力放在哪个薄弱的环节上,加以改进;
二是回想已经学过的东西会让大脑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方便你在今后进行回忆。检索,也就是考试,可以有效地中止遗忘。
04 快乐学习掌握知识更牢靠?
许多教师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更好,而大量研究却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当然,轻松的学习氛围和方式能够让我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愉悦,更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却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如果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在轻松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及那些认真、吃力、专心学习的人取得的效果好。
这项结论虽然会令很多学习的人感到沮丧,但是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学海无涯苦作舟”嘛!
在规划教学和培训方案的时候,我们多是采用沿袭已久的学习理论,而人对学习效果的主观感受又影响了这些理论。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假说、传言与直觉的影响。
……
我们总是试图改变,却总不见成效,每天都是“忙+累=十分憔悴”。我们用尽全力把所有成功者的标准动作都做了一遍,所有名人的奇葩习惯全都尝试了一遍,很可惜,最后你还是一无所获。
然而这些都是假努力,它比不努力还要可怕。因为没有人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而真正的努力,从来就不是比谁把自己虐的更惨,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不是比谁刷的题更多,而是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全身心的投入。
- 下一篇 沉默是一个人最深的境界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