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性格的软弱容易成为霸凌的“易感人群”
一些父母会认为孩子性格软弱一些也没什么,特别是几次努力改正都不见效的时候,或许也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但性格的软弱往往会引发自卑、胆小、玻璃心等不利的心理,甚至成为校园霸凌的“易感人群”。
孩子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就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而周围的世界又会因为孩子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反馈。如果孩子特别“怂”,那么就会正好成为被捏的那个“软柿子”,当孩子表现得越懦弱,就越会吸引那些“欺软怕硬”的霸凌者,成为校园霸凌的“易感人群”。
所以,千万别以为孩子“怂”是件小事,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会带来不小的影响。甚至产生负面的情绪,从内心里面否定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一切。
究竟是什么让你的孩子变得这么“怂”?
其实,孩子的性格怂不怂,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对教孩子往往没有经验,同时也缺少耐心,家长的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错误和消极的认知,进而变得更加胆小和怯懦。
1、“身先士卒”的“强势教育”方式
幼儿园一次开放日活动,小朋友们给妈妈们用彩纸做鲜花。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急躁的家长在一开始还在旁边观看,可一会儿就忍不住去帮孩子了,他们试图告诉孩子:“这样不整齐,看,应该这么弄才漂亮!”,“你怎么给剪坏了?应该这样剪!”
可这些家长没有发现,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他们反而拖慢了孩子的进程,甚至让孩子不知所措,有的孩子干脆就中途放弃,由家长亲自接手过来。
这些妈妈们没有发现,她们正在给孩子植入“我总是做错”的认知。从而形成惯性,甚至产生难过和反感的情绪。
一旦这样的认知存在于孩子的潜意识里,那么面对其他的事情,他们常常显得束手无策,不敢尝试,更不敢争取。当他受到欺负的时候,也会条件反射地在潜意识里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从而不敢反抗,这样的认怂反应,很可能反过来助长校园霸凌者的气焰,让他们觉得理所当然。
2、“虚伪”的假客套
其实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物权敏感期,这个时候他们刚刚认识到有些东西是“我的”,要保卫自己的地盘时,却被强迫要求分享,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我不配拥有”的错误认知。当孩子认可了这样的认知,甚至会发展成自卑的情绪,在其他同学入侵他的私人空间、拿走他的私人物品时,他虽然觉得气愤,却也无可奈何。
3、“望子成龙”的指责和贬低教育方式
简单说,就是当父母、老师夸奖孩子学习努力的时候,孩子就真的开始努力学习;而当父母、老师认为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那孩子就真的调皮捣蛋;同样,当你说孩子“怂”的时候,孩子就真的变得越来越怂。
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心智还不够成熟,而父母和老师的认知和语言,往往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当孩子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怂”的时候,他们就很难获得勇气和自信,越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就越容易在学校挨欺负。
4、蜜罐式的宠溺教育方式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一个道理——过分的溺爱孩子就是害了孩子。可很多时候还是难免不自觉地对孩子过分的宠溺。
家长无原则无底线的溺爱,会导致孩子走上两个极端,一个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个就是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软弱无能。因为这种孩子遇到事情只知道依靠别人,根本不敢独自面对和解决。一旦没有了家长的庇护,他们就会变得特别怂。受到不公的待遇时,不敢为自己争取,不敢面对他人,只想着依靠父母,而失去了爸妈保护,他们也只会懦弱让步和妥协。
- 上一篇 职场中该如何正确向老板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