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从小时候起,父母就教育我们要懂事。
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孩子可能都被教育过要懂事。
可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一个小女孩家里比较穷,所以小时候,长辈总说:“外面东西很贵,大人挣钱不容易,你要懂事,不要乱花钱。”为了配合长辈的期望,获得一声“懂事”的赞赏,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把欲望憋在心里。
不敢要零食、不敢要玩具,压抑着欲望摆手拒绝,只懂得要努力学习,强迫自己做个“听话的乖孩子”。
然而,这份“懂事”没有让她获得快乐,反而变得压抑。
因为懂事,她失去了孩子该有的权利;
因为懂事,成年之后的她变得敏感而自卑;
因为懂事,让她总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宠爱”。
长大之后的她虽然各方面都不差,却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很多东西,包括多次擦肩而过的爱情。
孩子“懂事”的背后是习惯了。
其实,小时候的她不是“懂事了”,而是“习惯了”。
习惯了不给大人“添麻烦”,习惯了被夸奖“懂事”。
然而,这份过早的懂事是有代价的:
过于重视他人感受、而忽略了自身意愿,过早学会成人世界的权衡利弊、压抑自我、就丧失了童年阶段所该有的任性和快乐。也正因此,从小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往往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为自己活着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时候。
最失败的父母莫过于教出一个懂事的孩子。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些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越是一事无成。
孩子懂事的背后,可能要以牺牲自我为提前。懂事的孩子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感受,以至于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更可怕的现实是,懂事的孩子还可能会遭受到更多的不公平。
想象一下,心情非常糟糕的你,必须要找一个人打他几拳才能活命。在你面前,有一个老好人,心地善良,待人温和。还有一个个性十足,有仇必报的强硬之人。你会怎么选择?
不用说,大家都会选择吧?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打那个老好人,因为你知道如果你打了那个有个性的人,肯定会被报复,但你打了老好人,他可能会忍气吞声,忍一忍就过去了。
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后成为老好人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意味着他的人生要承受很多的不公平对待,说白了就是会成为很多人欺负的对象。这样就会导致越乖越懂事的孩子越容易抑郁。
肯定和认同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都是渴望被肯定的,而对于孩子来讲,乖巧和懂事就是获得别人肯定的最好途径,可是乖巧和懂事的背后,也意味着要自我压抑,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藏起来。
那些从小乖顺听话的孩子,其实一直压抑着“自我”;
那些别人眼里的乖孩子,内心早已被折磨到“生不如死”。
他们的听话、懂事和乖巧,更多地是出于“不得不”的权宜之计。
过早懂事的孩子内心压抑了太多的真实需求,如果不能及时疏解,只会越长大越痛苦,甚至长大之后走向极端的道路。
穷怕了”的背后,是小时候没有被满足过的心酸
《人民的名义》中,贪污了上千万的赵德汉,直到被抓,也一分钱也没敢花。有人觉得搞笑,有人觉得心酸,从心理学上分析,他从小应该是个懂事的孩子,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可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长大了,获得世人眼里的成功了,他的内心就被满足了吗?
所以,他要利用手中的权势给自己带来一些从未有过的荣耀,自己曾经羡慕的生活和渴望的东西。就像一个从没有玩过玩具的孩子挣了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那个玩具一样。
一句“穷怕了”的背后,是懂事的孩子没有被满足过的心酸。
没有被满足过的孩子,长大之后再成功,内心还是有缺憾的。
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都逃不开父母的影响和幼年岁月带给的痕迹。
穷人家的孩子,他们无论受过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还是见过高山流水,内心的自卑都伴随自己,凡事能想到的都是既得的利益。除非一辈子顺风顺水,没有遭遇任何的诱惑,否则,大多数人都走向了毁灭。
他们错了吗?
似乎没有。
人这一生不就是在追求自己一直没有得到的东西吗?
别让幼年的遗憾葬送你的一生!别让心灵的匮乏击垮掉你所有的努力和付出!
一味地让孩子“懂事”,是父母变相的偷懒。
其实,一味地让孩子“听话”或“懂事”,是父母变相的偷懒。
真正懂事的孩子,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而是在自己的成长和探索中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认知,懂礼仪、明是非、辨对错。所以做父母的,要在孩子长大之前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因为,一旦孩子长大,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如果孩子还小,以下几点请父母用心尝试做到的:
1.学会认同、肯定和满足孩子,让他感受到被发现被重视
无论孩子几岁,当孩子开始表达自己观点时,父母要尽管让他说,不要急着决断,等他说完,然后再引导,启发孩子说完整,做他的忠实听众。
我们可以不接纳孩子的观点,但一定要认可孩子,被听见、被看见,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需要的经历。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心智、思维、认知等层面不成熟是正常的,让他参与意见,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而引导孩子更新认知、完善思考,则是父母需要做的重要的事情。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都会有特别想被满足被重视的时候,在父母面前龙其如此,父母如果能够适当满足,并做出适当的引导,手把手教他真正“像大人一样思考”,是孩子迈向成长的关键。
2.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机会。
怕孩子吃亏、替孩子操心,几乎是所有父母的“通病”。
针对一个孩子会遇到的问题,由比较有社会经验的家长出面替他提前防范、避免掉坑,并没有太大难度。只是,这份“插手”会导致孩子没有试错机会,也就无法修正自我,对成长反而不利。
其实,孩子做事所求的并不一定是个好结果,有机会试错,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修正自我、学会承担、有所成长,其实更为重要。因为,这个过程才是孩子能力形成的过程,有能力的孩子,才能在未来自己把握命运。
3.无条件的爱孩子,让孩子自信一生
一个孩子,最幸福最自信的年龄,恐怕就是幼儿园阶段了。
父母的陪伴和毫无保留的爱,是自信的根源。而“懂事”的孩子,往往源于“无条件的爱”的缺失。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一个无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宠爱的人,会终生保持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信念,会导致他这一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内心最坚固的屏障,是他能够不偏激地表达自我的最大底气、也是父母给予的最珍贵的礼物。“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情感真实的人,比继续让他当‘妈妈的乖孩子’更重要。”
关爱孩子才是父母最需要做的。
成长路很长,孩子不可以学坏,但同样,也不需要“太乖”。
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听话”或“懂事”,那父母的作用又如何体现呢?。
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人生的意义是自信地追求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为难自己讨好他人。培养懂事的孩子容易,而引导出一个有思想有坠求的孩子却并不轻松。
为人父母的成熟,应该是学会接受孩子的不成熟、不懂事,学会照顾、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把成长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勇敢的做回孩子,在未来才能成为真正一个有个性、有目标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 上一篇 捡起一片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