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人生漫漫几十年,不如意之事总是十有八九的,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在琐碎的生活当中有些不顺心的事情才是生活的常态。
大多数人在朋友深陷困境的时候,都会出于好心伸出援助之手,想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对方早日走出困境。
然而心理学家却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你倾尽全力去帮助朋友走出困境,也未必能够得到他们的感激,还有一定的概率会遭到我朋友的埋怨。
那么,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下面我们就来细致的分析一下。永远不要帮助一个落难的朋友,容易被恩将仇报。
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
情绪感染是由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提出的,它强调的是个体在生活当中能够通过基本的共鸣反应,而与他人产生情绪的直接感应。
此后大批的心理学家都对情绪干扰现象进行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指出,情绪感染,实际上是个体感受、体验他人情绪后,产生的特定趋势以及行为。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在遇到朋友落难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伸出援助之手,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清楚的一点是,对方可能需要的并不只是这一点点帮助,而当你提供不了更有用的帮助时,便会产生一种窘迫感。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即使你倾尽所有对方也并不领情,而当朋友发现你没有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的时候,还会对你产生失望,甚至还会埋怨你。
因为一旦你给予对方帮助,对方在绝望之际,就会视你为救命稻草,还会对你产生过度的依赖感和期待感,若是你无法满足他们这种依赖和期待,对方的内心当中便会产生落差感,认为你是一个不可靠的人。
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个体在生活当中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动作、声音以及面部表情,并且这种模仿大多是下意识地,不需要个体的思考。”
这种模仿机制恰巧会增加情绪的感染力,个体在生活当中会自然而然地用情绪模仿的方式来感染其他人。
因此,当你遇到落难的朋友时,自然要倾听对方的诉苦。久而久之,你的情绪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而你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要清楚地了解自身是否有能力足以帮助对方,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凭借着哥们义气去帮助对方。
打击对方的自信心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的相处当中,信任的高低以及自尊的强弱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除此之外信任与自尊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也就是说,自尊是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
许多人在遇到困境的时候都更倾向于自己去面对,即使打碎了牙也要往肚子里咽,不愿意把自己狼狈不堪的一面展现给他人,自己辛苦一点没有关系,只要能够依靠着自身的努力走出困境,保护自己的尊严即可。
在面对这种人的时候,你若是冒冒失失地伸出援助之手,很有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敏感的内心,让对方感觉很难堪,让对方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帮助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会直接断了你们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帮助他人之前,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性格,了解对方是否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若是他人没有主动求助,便不要贸然地打乱对方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节奏,即使对方的生活现在是一地鸡毛,也不需要你去帮着打扫。
对方容易得寸进尺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帮急不帮穷。”虽然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人性的丑恶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有许多好人没好报的真实例子,甚至会出现农夫与蛇,恩将仇报的事情。
毕竟给予他人帮助都是自愿的,长此以往对方很有可能会把这种帮助当成是理所应当的,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付出不仅得不到任何的回报,当你停止付出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引发对方的抱怨。
许多人在尝到一点甜头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过度的依赖感,久而久之甚至会越来越得寸进尺,希望在他人身上得到的越来越多。
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长此以往甚至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扰。
综上所述,人性是复杂的,朋友之间的关系有时也是脆弱的,因此千万不要轻易的去帮助那些落难的朋友。
- 上一篇 好命的人,不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