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我歌唱,我生命里的生命”;想起歌词:“让灵魂放声歌唱!”回味鸡汤:“活出生命中的自我”……每当此时便有莫名其妙的惊悸和好奇:生命不就是生命吗?还有生命里的生命?还要为它歌唱,还要让它歌唱?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已触及哲学的范畴、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源头,索性带着怀疑、迷茫和无知走进生命,去了解认识生命,感悟生命,尝试做一次心的旅行,看自己的思绪如何前行。
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在不停地选择,当选择不同的想法并决定付诸于行动而成为事实时,是否是生命中的另一个我呢?面对世界我们可能选择抱怨黑暗,有时也选择接受现实,着眼自己应做的,该做的并把事情做好,是否是一个不同的我呢?面临家庭的矛盾和冲突时,可以选择敌对,也可以选择宽容和包容,让家归于平静和祥和,选择后者的你是否是你的另一你呢?面对孩子,我们认为的不懂事,你可能血往上涌,声色具厉扬起手;或者选择落下,将孩子揽进怀中,是否是一个更好的你?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选择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直到突破,是否时是更强大的你?生活中的你、工作中的我、世界里的他,我们大家每天都会面对许多选择,而生活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就是对过程的体验,做出不同选择的会是我们生命里的生命么?不得而知,亦无从所知。
呵护生命
心理学已经渗透至无微不至,但没有物质性看得到的依据,有人说我们的意识就像海上的冰川,而潜意识却是水下更大的那块冰,那里被称作是生命的底层,思维的终端;也有人说潜意识的力量是显意识的3万倍,潜意识脑细胞的数量和意识脑细胞的数量占比是95%和5%的不同;科学家们告诉我们潜意识力量巨大,开发出潜意识的能量时,人可以无所不能!那潜意识是否是你我生命中的又一个你我呢?无法证明,无以为证。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作为人,我们有对自身个体的认识和偏见,我们依赖大自然而生存,却以大自然主人自居,而无视自然的存在,肆意破坏自然的和谐。放眼更大的时空间,有一天我们终将明白,对于地球而言,我们可能只是一粒微尘,对整个太阳系说,地球可能是133万分之一,也是一粒微尘的感觉,这时的我们呢?可能不知道是否存在。我们是更大系统的很微小的部分,甚至于我们命运也来自于整体的支配和安排,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当我们认识到我们属于他的一个部分时,我们便不会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我们只有敬畏。我们应该认识到融入整体才可能有生命的延展,做这样思考的存在,那整体的存在,整体的意识会不会是生命里的生命呢?
生命赞歌
翻开历史,我们知道屈原不愿屈从于权贵,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携石选择投江而去,屈原以死明志,因为他相信他的死可以唤醒人们对于黑暗的认知而创造光明的前景;苏格拉底可以曲意权贵,但苏格拉底选择忠于自己,忠于真理和真相,轻饮那杯酒,微笑离开,因为苏格拉底知道他心中的爱无所不在,他的爱将光耀这美丽的世界。选择了死的屈原和苏格拉底是不是另一个他们?
司马迁遭受宫刑屈辱难堪,生无可恋,但司马迁选择激发生命的潜能,潜下心只为撰写千古绝唱之史记,司马迁相信后来者以史鉴古今,明古今,司马迁留下了他永恒的信念,那是不是生命中灵魂的歌唱呢?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时遭遇劫难,后和妻子被投进有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遭受各种各样的酷刑,多少次面对生与死,当生命别无选择时突然意识到:不管世界待我如何,我总有的选择,他选择相信人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在看似绝境而无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对待一切的态度,凭着这种信念,他最终坚强的走出了监狱,获得了新生,有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这部光辉的作品,给世界带来了无限的慰藉,引人们走向心灵的光明之境,司马迁和弗兰克的生是否是活出了生命中的自我呢?
在十年文革期间,我国有一位老作曲家白天遭受工农兵的残害、批斗、凌辱。每当夜晚降临,他选择让自己沉入心灵的深处,学着和自己相处,用1/4拍的节律来铡草,每天如此,无关周围的一切,沉迷于另一个世界,因为他坚信厄运终过去,也必会迎来曙光,1/4节拍是不是他的灵魂在歌唱呢?
透过心看世界
古今中外的无数的事实和案例,无数人物的觉悟和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对于生命而言,我们需要哲学式的思考:让自己拥有突破固有观念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转念,其实转念的过程就是意识的扬升,而意识的扬升就是让生命进入不同的维度、进入不同的时空。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生命的使命是为了体验和延展,而生命的本质可能是纯粹的精神、可能是能量信息的聚合体、也可能是创造万物的创造源头,生命的特点是安静的、纯净的、愉悦的或者是爱!所以每一个人要想活出生命中的生命,要想让自我的灵魂歌唱,要想活出完善完美的自我,就须学会改变自己,改变意味改变观念,改变认知,改变意识,在底层心灵世界容纳宽广无比的外在所有的一切,让自己拥有无限的空间去面对的一切,像孩子一样听任一切的变化,让生命质量获得提升、让人生历程富有色彩,让精神思维获得充盈,让生命里的生命得以真正的自在和喜悦,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