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有人为了观点的不一、意见的不同、理解的差异,而互相争辩。
非要争出个“我对你错”。
殊不知,从彼此斗心萌生的那一刻开始,这场争辩就已经没了赢家。
貌似言语上占了上风的一方,会失去对方对你的情谊。好像是“争赢了”,但失去信任和感情的“胜利”,又有多快乐呢?
而在争辩中能够及时自控住,把伤人的话生生咽下的人,是具有“大智慧”“大爱”的,他不去追求表面的胜利,而是懂得对方的感受更重要,伤人的话一旦出口,就像是给心扎了一颗钉子,即使准确无误地对准了,击败了,也在那里留下了印记。
就算有一天钉子拔出来,伤口结了痂,伤过就是伤过,与无损的肌肤不一样。
会有难过的痕迹。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与家人争辩。“——你总是不在家,家里老人孩子你还管不管了?”“——我这不是执行任务吗?一开始你就知道我这个职业是这样!”
如此据理力争,指责的结果就是互相伤心。
而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换成这样呢?
“——最近太累了,你也不在,老人小孩一堆事,都是我一个人在扛。”
“——你辛苦了,我虽然不在,但时刻惦记家里,也心疼你。等我休假了,一定好好补偿。把你喜欢的东西都列好清单,回来全部落实!像爱祖国一样爱你!”
面对对方的牢骚,不争辩,不升级,多“示爱”,多关怀!
这样,再大的火气,也消了。
至少不会升级两个人的矛盾,让家属感到温暖和被惦念。也是回不去家的另一个弥补办法。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发一些关怀的信息,帮她寄送一些美食和鲜花。
虽然这些都不能替代你的存在,但是“有”和“没有”,“做”和“没做”,效果还是不一样的。
此外,在面对上级批评和同级或下级战友质疑时,如果对待非主观产生的工作失误和误解,不去过多较真于争辩本身,而是多谦虚地说:
“好的,我下次改进。”
“这次,是我的疏忽,我来负责。”
“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我的能力还需要好好提升。”
……类似种种,不是教你“退让”,而是教你“涵养”。有些事,确实不是你的错,但是你敢于承担,也是一种“勇气”。真正需要负责的人,心里不会不清楚。
真的不必每次都逞一时之勇,斗一时胜负。
不争辩,是相信“是非自在人心”;
不争辩,是明白“总有人要站出来负责”;
不争辩,是因为“我在意你,选择不伤害你”;
不争辩,是为了“让你有一天明白我的心意,也学会尊重”。
有的时候,不争,也是另一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