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
初中文言文分类复习
初中三年我们学习的文言文,按主题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
以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意志情趣:《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的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五柳先生传》安贫乐道的精神,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追求。《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
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 (《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有“传记” (《五柳先生传》)。 “记” “说” “铭”都是古代文体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在表现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体现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如:《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桃花源记》《惠子相梁》故事性强,想像丰富。《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
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
上述几篇九年级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秦国与安陵国之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公输》讲的是楚国将要对宋国发动的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唐雎不辱使命》侧重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公输》通过记叙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表现墨子机智勇敢的特点,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体上,《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三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但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唐雎不辱使命》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除了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外,还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公输》则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作者还善于运用比喻,进行层层推理。《曹刿论战》虽是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史实,但由于题目是“论战”,故而文章着重在“论”上下笔墨,对战争的经过叙述相当简单,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以议论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善于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具有说服力,而且手法多样,论证严密。
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
上述文章几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每篇文章的角度不一样。《〈论语〉十则》以记言的形式直接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以方仲永的实例,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体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送东阳马生序》,这是一篇序,作者通过夹叙夹议的写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语重心长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学习时很值得进行比较阅读,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4、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记承天寺夜游》是“记”。《答谢钟书书》《与朱元思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
尽管文体有所不同,但都是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其中《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它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虽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岳》《醉》两篇作品则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且两位作者——范仲淹(文学家,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创作风格独特),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均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如:(1)《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2)《岳》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而《醉》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只能强颜欢笑,与民同乐,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慨,情调较为低沉。(3 )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治国篇的几篇文章,都表达了治国的思想。《大道之行也》通过介绍大同社会的特点,来体现儒家的政治理想,理想的社会应是: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了“人和”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忧患意识对治国的重要性。《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说明了广开言路对治国的重要性。
《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善于运用类比的手法:《邹》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类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从有代表性的具体人物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类比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人物传记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五柳先生传》
以上作品都是人物传记,有史学家写的人物传记(如《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也有自传(《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都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的性格。《陈涉世家》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表现在他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诸葛亮洞悉时事,高瞻远瞩表现在他与刘备论天下形势时。这几篇文章又都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陈涉世家》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唐雎不辱使命》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全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三处对白,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对话描写也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7、劝谕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
这四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出师表》中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亲近贤人,远离小人,还陈述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公输》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作者借本文表现了对统治者强烈的不满。间接反映了作者的呼吁。
它们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出师表》和《马说》都是以议论为主。《出师表》言辞恳切,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马说》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公输》故事性强,都运用了比喻类比的手法,体现了古代的劝说艺术。《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不约而同地向君主提出了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建议。不同的是诸葛亮直接向君主提出自己的建议,而邹忌是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的。
8、民间艺术篇:《口技》《核舟记》
两篇文言文皆选自清代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一书。虽然两文的作者林嗣环和魏学洢并不生活在同一朝代,但我们稍加比较就会发现有两文许多相同之处。首先这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都反映了古代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都写得较有特色。下面从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对《口技》和《核舟记》比较赏析。
结构上:
一 、首尾呼应 。《口技》开头的一“施与结尾处的”一“撤”呼应,显示出结构严密,无懈可击;首段中用“一桌”,“一椅”,“一扶尺而已”列举道具,暗示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术,侧面点“善”。末段则再次用“一人”,“一桌”,“一椅”,“一扶尺而已”从侧面突出中心。《核舟记》在结尾以“曾不盈寸”与开头处的“径寸之木”相呼应,用木之小突出技之高;在末段又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与首段中的“罔不因势象形”相呼应;开头与结尾一处赞人“奇巧”,一处叹舟“灵怪”,也形成呼应。
二、中间主体部分层次分明,条理井然。《口技》按两个场景进行描写,但并不雷同。第一个场景表演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按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又由大及小,微闻余响的次序来写;第二个场景表演一次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按由微弱而喧闹,由简单而纷繁,至百千齐作,应有尽有的次序介绍,两个情节既各自独立,又有情节发展上的内在联系。《核舟记》按核舟的部位来介绍,其次序是先写舟的背面,依次写了船舱、船头、船尾,后写船背。前者侧重写“人”,后者侧重写“字”。
内容上:
一、第一句均概括介绍民间艺人的奇妙。《口技》一文开篇句“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为全文的核心;《核舟记》中开篇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的“奇巧”正是下文所写内容表现的重点。
二、两文主体部分有两点相同。第一点是多用数字。数字的运用既将所写对象写得明白无误,又有力地表现了中心。第二点是通过传神细致的描摹形象却不失实地表现所写对象。如《口技》第一个场景中的五声“齐发”“众妙毕备”和第二个场景中的“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把口技人口技之“善”写得酣畅淋漓。《核舟记》中写苏东坡与鲁直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的“珠可历历数也”等内容,既显示了微雕大师的精湛技艺和深厚功力,也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三、两文的结尾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口技》一文结尾段的内容突出“少”,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表演者的高超的技艺,有力的突出了“善”这一中心。,《核舟记》一文的末段突出“多”,用数字合计全舟的人、物、文字,再用“曾不盈寸”相衬,说明雕刻核舟的技艺巧夺天工,表现了雕刻者的“奇巧”这一核心。
语言上:
一是简洁。《口技》所记之事很新奇,也相当繁杂,可是仅用了300多字。《核舟记》一文的第二段只用了80多字,就写了核舟的船体大小、舱、窗、雕栏,刻字等五项内容。真正体现了文字少,传播信息量大也就是简练这一原则。
二是生动。《口技》中宾客的“伸颈,侧目”,“变色离席,奋袖出臂”,妇人的“惊觉欠伸”,老鼠的“作作索索”,等等,都能给予读者鲜明的印象。《核舟记》中“中峨冠而多髯者”, “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等描写都生动写出人物的姿态特征。
两文中的相同之处当然绝非这些,不同之处更比比皆是,《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法。《核舟记》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说明和描绘相结合。这是它们各自的特点。
9、生活情趣篇:《陈太丘与友期》《童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咏雪》
这四篇文章都是通过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来反映生活的情趣或生活中隐含的哲理。但每篇文章所选取的题材有所不同:《童趣》是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几件趣事,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咏雪》则是客观地描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营造了一种欢快、融洽、和谐的家庭气氛。《陈太丘与友期》通过记录陈纪与来客的一段对话,表现陈纪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在朋友之间的辩论中我们看到庄子的幽默与诙谐。
四篇文章虽然都是记叙文,但写作特色并不一样,《童趣》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形式,先总说“物外之趣”,后以具体典型的三个事例分述,三件趣事四幅图画,突出了“趣”。《咏雪》只做客观描述,未加任何评论。只通过“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来营造一种欢快、融洽的家庭气氛。《陈太丘与友期》主要是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则用充满机智、轻松、闲适的文字描写,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受到感染。
10、寓言神话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愚公移山》
寓言神话篇的文章都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这些文章虽然距离我们的时代比较久远,但对我们的思想很有启发作用。如《塞翁失马》通过简单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为暂时的损失或一个时期的不得意而烦恼苦闷,要心胸开朗。《狼》通过屠夫和狼的故事说明了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告诉人们面对像狼一样的人时也无须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坚持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两小儿辩日》通过两小儿与孔子的对话,启发我们观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实质,不要被表象所疑惑,也不要只强调一点,以偏概全。同时又告诉我们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愚公移山》更是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同时这些文章都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如《夸父逐日》中夸父这一形象的塑造就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它那夸张的浪漫主义的魅力,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狼》一文故事本身生动曲折的情节、屠夫与狼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愚公移山》愚公与智叟的名字、神话结尾无不体现想象力丰富这一特点。
- 上一篇 有失公允的事,不能让
- 下一篇 男性自我保健十点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