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老子说,“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人的身心能不分离呢?
我们常言修行,真正的道场不是寺院,不是深山,而是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念头。修道也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切切实实修身,也修心,身心合一,即不离道。
人活着总是要追逐一些东西,也许这是人的动物本性使然。也许人的心走得太快太远了,身体总是赶不上心灵的步伐。
人的身体需要休养,但人的内心却像精力过剩的猿猴一样闹腾不止。
人的身体功能总是有限的,而人的认知与欲望却是无限的,这种无奈的背离就是身心不和,精神分裂。
造物主赋予了人一个精细美妙的肉体,同时也赋予了一个膨胀发展的内心,硬件与软件原本是完美结合的,但无奈软件更新地太快,二者不匹配的结果就是人的烦恼丛生。
人类的心灵就像流浪在外的孩子,离家太久了,故乡的记忆模糊了,大多数已忘记了回归之路,我们心有何依,家在何处?
什么才是抱一,如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吃饭即吃饭,此即“平常心即道”。而砍柴想着挑水,挑水想着吃饭,这明显就是身心分离了,不是抱一了。
最美的修行就是心与身始终在一起。身在此处,心安此处。
身体就像一棵树,与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心就像随风飘扬的树叶,渴望挣脱束缚,渴望自由飞翔,让心沉静下来,就是回归身体,汲取大地的营养,体会宇宙全部的爱。
收回外观的视线,观照身体的里面,身体就是联结整个宇宙的入口,身体蕴藏着整个宇宙的全部信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我们的身体里就可以观照整个宇宙。
抱一,不仅仅是身心合一,永不分离,而且身心都要守住一个东西,就是“道”。一即是道,道即是整体。抱一,就是持守整体,不离整体,身心都回归整体。
抱一,就是从整体的视角看待身心,就不再处处自我中心,把我与万物平等看待,就会减少很多偏见与杂念,得失不困于心,身心也能更好地合为一体。
大多数人的身心容易分离,要么内心承载不住身体的欲望之重,要么身体跟不上内心的节奏之快。身心在一起,和谐共处,需要练习,需要修行。
练习与自己的身体在一起,让心回归,感受身体的温暖,与它和平相处,观察它的动静,在你觉悟之前,身体就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他不会欺骗你,不会伤害你,只会温柔地环抱着你。
身体是可见的灵魂,灵魂是不可见的身体,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生命体。身心是一体的,离开身体的灵魂以及失去灵魂的身体都是不完整的生命。
在身与心、灵与肉之间有一种联系的介质,就是“气”。在古代圣哲眼里,人活一口气儿,而精气是生命最重要最根本的能量因子,气是无形的,流动的,气聚则生,气散则灭。
所以,人要活着,并活得更好,就要善于凝聚精气,精气充足,生命力就强。气本身也是柔和的,顺应的,人的身心也应该像精气一样柔和顺应,顺应万物,和谐共生。
但世人的身心总是那么刚硬、执著、偏激,人的生命的内在精气要么滞碍不通,要么外泄过度,主要在于人们的自我意识太盛,与他人万物总是对立冲突,害人害己,伤物伤己。
所以调和人与万物的关系,也是调和身心关系,人要变得柔和一些,能够尊重顺应万物,才能天下玄同太平,内心也就宁静下来,不为世事纷扰影响。
人凝聚精气的最佳境界或状态就是像婴儿一样,内柔外顺,婴儿是无自我意识的,是无知无欲的,与周围环境天地万物浑然为一,本性自然,纯朴天真,无忧无虑。所以,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就是返朴归真,如婴儿一样。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美的婴儿阶段,成长往往需要代价,自从我们学会了认知世界,接受了世俗价值,膨胀了私心杂念,我们就迷茫了,再也看不清世界与自我。
身病源于心病,心病多起于思虑过重。人的初心原本像一尘不染的镜子,映照万物清晰而自然,自然真实,天性单纯,身体也无大恙。
随着后天成长的变化,认知、欲望、情感、价值等像尘垢一样的东西在内心固化累积,天地万物在自我的心里变了样,有了不易消除的瑕疵,个人也因此陷入迷茫,造作很多痛苦。
因此,身心合一,就要抱一,抱一就是修道,学会以道观之,内心清空归零,身心不离,即不离道。
- 上一篇 五十个人生错觉——看看你有几个?
- 下一篇 不如意时你需要拒绝累积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