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人生百态最离不开的就是分寸这两个字。
一个人成熟与否,从懂得“分寸”开始。
40不惑,除了自己角色上的转变,还要处理更多的人际关系。
与另一半家人的关系、40岁人际关系的新定位、以家庭为单位与亲戚的相处方式等。
要么被动的适应,在经历挫折之后学会把握分寸,要么主动把握分寸,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懂得分寸,不仅能处理好生活关系,运用得当还能让自己“更进一步”。
40岁前要懂这三种分寸,尤其是最后一个
第一种:说话要有分寸
说话是一门艺术,把握好分寸是本事。
有一句话叫做;亲戚家的饭好吃,亲戚家的话不好说。
40岁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家庭。
例如:对于女人来说,最不好说的话是婚后和婆家之间的对话。
就像之前有个朋友,周末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去婆家。
公婆和丈夫、孩子一起在客厅看电视聊天,朋友里里外外的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尤其是厨房。
在收拾卫生的过程中,抱怨了几句碗筷不干净油烟机太脏,就被冷脸相待。
干活受累的是自己,被冷脸相待的也是自己,朋友说每次去婆家都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对于老年人来说卫生是脸面上的事,被当面指责,脸上当然挂不住。
夸赞别人,要夸对方关心的。
批评别人,要批评对方不关心的。
这个道理就像,你说一个有钱人小气他多半不会记在心里,你说一个没钱的人小气他多半会记在心里。
把握不好说话的分寸往往“出力不讨好”,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往往事半功倍。
第二种:社交要有分寸
老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经百口莫辩,才懂人言可畏。
40岁不再是小孩子、小年轻了,维护好自己的人设人重要。
有人说生活是自己的大可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但不能否认的是“流言蜚语”确实会给生活造成困扰。
人际关系的场域从不单纯,再加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成长环境,很多你觉得正常普通的事情在别人眼里都似乎饱含深意。
在社交中最容易受伤的人,就是单纯且不懂分寸的人,经常会还不明白什么情况就陷入了人际关系的漩涡。
在人际关系中,除了“流言蜚语”还有吹捧和打压同样可怕。
社交分寸的核心是:说话留三分,做事讲情面。
不是认识的人就是朋友,而且就算是朋友也要分一二三。
在一定程度上面对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该做什么样的事一定要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和谁都交心,对谁都掏心掏肺。
而且懂得分寸的人在社交环境中更能让人感觉靠谱,人际关系也会很好,不懂得分寸的人虽然总是对人掏心掏肺,但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第三种:和亲戚相处要有分寸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来源于借钱,电影《两只老虎》里,范伟饰演的角色找葛优饰演的角色借钱。
葛优饰演的角色没借,理由是“怕他还不起”。
不是没钱,而是怕对方还不起,这就是成年人的现实。
亲戚之间的“势利眼”并不少见,有钱哪怕人品、性格不好也有人“贴”上去,没钱哪怕人品、性格再好也被冷落。
究其根源还是“怕还不起”。钱是这样,人情也是这样。
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和什么样的亲戚亲。
在生活中,用得到亲戚的地方很多,能把握好分寸越帮越亲,把握不好分寸帮一次就没了亲戚的情分。
这里的分寸就是你的家庭资源是否与对方的家庭资源对等。
与亲戚相处,少管事,多办事。办力所能及的事,帮恰到好处的忙。
分寸,是做人的关键。
我们常说过刚易折,实际上如果过柔也不是一件好事,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容易吃亏。
分寸这两个字,做人做事谁都离不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分寸最简单的做法是:内在有操守,外在懂世故。最简单的表现是:处处留好印象,处处不吃亏。
做一个有分寸的人很难,但事在人为,只要肯用心去经营生活时刻把握言行,日积月累之下便会越来越能把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