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人生经常叩问的五个命题:
一是人为什么要活着?其实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这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
二是人应该怎样活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是人与人如何相处?彼此欣赏,互相需要,互不伤害,得饶人处且饶人。
四是人与心如何相处?慈悲为怀,悲天悯人,远离卑鄙自私,走近宽容舍得。
五是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敬畏自然。
儒释道三家终极关怀的交织而成的人生,才为我们灵魂的安顿、为我们灵魂的淡然提供了修行的可能。
人生,学会淡然,越淡然,越从容。正如白落梅说:
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为了将来启程不再那么迷惘。
淡然,是做人最高的境界,唯有灵魂淡然,才能随遇而安。
人这一生,会被很多事情困扰,也会遇到很多的烦恼,真正能够做到淡然的人不多。淡然,多数人只是表面装装,至于灵魂深处的淡然,古今能有几个?怕是寥寥无几!
不过,且看如下,从古到今,我认为真正做到淡然的人有欧阳修到李建,他们灵魂安定,面对人生的风雨一笑而过,爱我所爱,活成最美的风景!
一、随遇而安者如古宋欧阳修。
欧阳修因一事被贬滁州,虽然开始心中抑郁,但后来他仍专心从政。
闲时便游琅琊山,饮赏于醉翁亭,与人说笑,与民同乐,如范仲淹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他当随遇而安,潇洒淡然,以平常心所作之《醉翁亭记》,亦当千古流传。
欧阳修其学生苏轼闻之,心知神会,也轻灵执笔,大气挥墨,再作自之《醉翁亭记》。
两文各有千秋,此传为佳话,亦说明苏轼如其师,也是情性中人,懂钦人尊人,自亦是淡然之人。
二、宠辱不惊者如近代汪曾祺。
汪曾祺其师沈从文也高评其态度是宠辱不惊。这从他的经历和文章(如《受戒》)中都可看出,他自己也说过,全世界都是热的,只有他那儿是有一点凉的。
汪老历经世故,能够依旧淡然,再写平淡之文(如《淡淡秋光》),着实不易,他是令人可敬可爱,可想可学的。
汪曾祺说:“许多东西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人生就是如此,很多东西相处时间久了,就处出感情了。很多事情经历多了,就看淡了。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三、自成风景者如歌手李健。
听说李健又出新歌了,看江苏卫视之《小镇故事》纪录片,那还真是的,那歌名就叫《车站》,是他自己写的。
除了他,还有几人,他们共去了十二个地方,走了中国大片土地,至此片子在歌声中而终无。
我亦关电视散了。
李健所经多地,悠闲淡然,自与自然共成风景,令人羡慕,令人憧憬。
最重要的是,我听出他歌的淡,仿佛与自然融合一体,律慢乐轻,景淡情淡。
淡然是一种心境,亦是生命的从容。
当一个把自己融进大自然中,褪去浮华,删繁就简的时候,就会越来越爱淡然的感觉。
我想李建就是这般“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一颗淡泊的心,去盈一怀安恬,笑对世间的风风雨雨,在岁月深处,回眸一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做人要懂得天行合一,顺其自然,唯有包容万物的胸襟,和大诗人和谐相处,才能生活得快活逍遥,无所为而无所不为。
人生这一生,如何做到淡然的境界呢?那就先学会滋养我们的灵魂。
人生应该沾到的四件事:就是无论你是公侯将相,你是贩夫走卒,你如果这四件事情,连一件事情都没有沾到,人生之贫瘠可以想见:第一个是“读万卷书”,是你能不能触目皆是学问地去打下你的基础,以此使你的眼界打开使你的丘壑形成。
第二个是“行万里路”,你能不能够在生命里去实践,去看到书本里看到的东西,在这里有一个真实的对应。
第三个是“游于艺”,通过艺术,直接领略心灵最能触动的地方,直接跟古人,跟所有的艺术家,所有可贵的生命,同其生息,共其呼吸。
最后就是“志于道”,你任何事物都要观照到,找到自己的生命可能的安顿是在哪里。
人世间,有无数条路,最难走的,便是心路。心路若是通了,则人生处处是风景。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人生就是修炼自己的内心。心淡然了,然后,供养起一个高贵的灵魂!
- 下一篇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
-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