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简单阅读 > 别在抱怨父母了,他们耗尽了青春(深度好文!) 内容

别在抱怨父母了,他们耗尽了青春(深度好文!)

选择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3-01-02 08:22 | 作者:58i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

原生家庭是很多人幸福的起点,也是很多人难以愈合的伤口。在原生家庭过得不幸福的,总人不住抱怨父母,这样的人该怎么修呢?

过得不好的子女,确实会容易抱怨父母。尤其当他们懂一点点心理学后,很容易把目前的不顺都怪罪到父母身上。

因为有些人都成长环境很不易,抱怨也确实有理由。

但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之所以要认识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是去理解你的成长环境到底怎样塑造了现在的你?是哪些不足导致了现在的问题……一切是为了更好的自我理解。

我们是成年人了,成年人要自己为自己负责。抱怨父母只不过是推卸责任,在逃避自我负责。

把什么东西都推给父母,除了引发父母愧疚,减轻内心压力外,对你毫无用处。

所以,要去理解你现在的一切结果和现实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有前提、有形成条件等种种因缘才会变成眼前的情况。

理解了这个因缘,那当下最重要的是认清:除了抱怨,你现在能做的是什么?

有些人小时候,可能父母关爱不够,很缺爱,长大后就对情感会有特殊需求,最常见的有2种情况:

一种是在感情上找不到感觉,他不知道爱是什么样的,被爱该怎么回应,爱该怎么表达,所有都空白的,茫然没感觉;

另一种是对爱的渴求会非常强烈,很容易过度依赖亲近的人……

当你是这种情况,然后认识到了原因,你开始抱怨父母为什么小时候不对自己好一点?为什么不像别的家庭那样爱你……

这种抱怨有什么意义?有些父母五六十岁了,行为思维早定型了,根本没法理解你的愤怒和委屈,抱怨只会激化矛盾。

而且就算父母道歉、后悔、补偿又如何?对你的感情问题毫无作用。

重要的是,学习怎么爱自己,学会关注自己的身心感受,你才能懂得如何真正去爱,去感受被爱的滋味。

一个人要想真正爱自己,只有先慢慢从关注自身当下的感受开始。

此时此刻,我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你难受就是难受,生气就是生气,高兴就是高兴,不用回避不用否定不用去遮掩,只是去感受,感受你内心最真实的东西。

学会爱自己,一定要懂得自己为自己做主,别说:“是他们让我生气了”“是他们说的话让我害怕”不要把你的感受推给别人负责。

而是说:“我生气了”“我害怕了”感受是我们自己的,别人承担不了这责任,自己为自己负责。

爱自己,一定要关注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和感受。

有人总喜欢跟自己较劲,明明你内心很想要这个东西,但偏要去做另外一件事。他明明很渴望感情,却非自我催眠,说我不需要亲密关系,一个人更快乐,然后拒绝所有追求者靠近;

他明明放不下对方,做梦都还想着,却故意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自欺欺人;他明明渴望财富和成功,遇到了心动的机会,却假装自己没兴趣,都不愿说去争取一下……

内心一直处在矛盾当中,如果你总这样压抑、扭曲自己的内心,那这种矛盾会只会越来越多,最后你自己都糊涂了,还怎么爱自己?

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那试着感受下你当下真正想要的和感受匹配吗?你正做的事情,是你内心真的渴望的吗?

做这样的觉察,是学会爱自己的第1步,持续一段时间,你慢慢会找到感觉,那种自己关爱自己的感觉。

同时,想一想,你想要的东西和你在做的事,符合你的价值观吗?这也是值得我们去觉察,感受的点。

问问自己,你这一生要怎么活?得自己想明白,不能糊里糊涂的。你得让自己的目标和行动和你的价值观一致,这样你才能找到爱自己的感觉,否则内心一直会有矛盾和纠结。

比如,你清楚自己的婚姻观、爱情观吗?你对感情的需求是怎样的?这需求和你想找的另一半是否匹配?

有些人,很看重物质条件,家里有没有钱和地位,当她按这标准结婚后,却发现对方这个人自己根本看不上。

这说明她内心真正想要的,和当时的认识不匹配!她可能只是父母的观念影响,或为了面子,而不是她真正的需求,她当时没看清楚。

我见过一位女士,她在外地打工,家比较穷,家里人都希望她嫁给当地有钱的男人,她也觉得家境重要,不想和父母一样穷苦过日子,就嫁给一位当地条件不错家里开店的男士了。

一晃孩子六年级了,她自己收入越来越高,而她丈夫实体店没生意了,她就过不下去离婚了,然后抱怨父母当时给错了建议,害她嫁错了人。

所以,一个人你如果真正想组建一个持久的、稳定的婚姻家庭,那你的价值观、真实需求和实际行动要保持一致,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能等最后怪父母身上。

当人在抱怨父母时,内心填的都是失望,对父母对家的失望。

这时他的心智不自觉的退回了小时候,回到一切都依靠父母,不能独立负责的那阶段了。心里有个小孩,他拒绝长大,哪怕他实际早就成年了。

我有个亲戚56了,没上班,在老家照顾老母亲,他俩的相处就是互相抱怨模式,天天闹,谁都劝不动,别人也很难插手,只能看着他们,不要真正伤害到对方就好。

一辈子没活出父母的阴影多遗憾,抱怨没意义,得自我负责。

所以,如果你父母大体过得去,正常养育你长大,就不要计较太多。

你得先认识到,虽然你成长中有很多遗憾不足,但父母亲在当时状态下,他们已经尽力了。各种因缘条件下他没办法做更好,换成你也未必做得比父母好。

他们有的受制于当时的物质条件,维持生存就已经用尽了所有精力和热情,顾不上你。

有的是本身所受教育和关爱就不够,根本不懂的什么是真正对孩子好,有些伤人的事他真的以为是对你好,是时代的产物。

当你真正理解这一点,你就不会停留在这种抱怨的状态了。

你理解了成长环境对你的影响,你真正要想的,就是做你现在能做的事?更多要着眼于你的未来,而不是执着于过去。

接下来的生活你打算怎么走?怎么避免让父母的悲剧,又延伸到你的下一代?关注这些,才有意义。

你现在的样子和你父母有关,而你孩子未来的样子,和你的现在有关。抱怨意味着你的关注点还停留在过去,就没法去发展自己的事情。

如果你都成年了还总抱怨父母,不去承担真正自己的人生责任,就没办法为自己负责。那你结婚有孩子后肯定也一样,没法做自己的主人,对孩子也一样!

一个没办法做自己主人的人,你说会不会又抱怨到子女身上去呢?很可能,因为总是找外面的原因。

比如,他自己没成功,然后把希望寄托到子女身上。子女要是没如他意,抱怨就这么一代代纠缠下去了。

只有一个人真正能意识到这一点,他才有可能停止对父母的抱怨,才不会总停留在儿时的那种感受上,而会主动承担责任。

停止抱怨,才是真正为你的长远利益考虑。把你生命的能量,放到最核心最关键的那些真实利益上,去努力,这是最关键的。

不过,有的父母确实极端不负责,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佛学说因果,我们有什么父母都是自己造的业,如果你想对自己负责的话,就得认。

坏因缘既然来了,已经这样了也没办法,我们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就好了,从这方面去努力。你是想冤冤相报呢?还是从你这里终结,寻求解脱?这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所以,如果一个人真的信因果,有信仰,就不会停留在抱怨中的,而是会臣服于现实,积极改变现实,寻求解脱之道。


猜你喜欢
我要访问: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