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简单阅读 > 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深度学习。 内容

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深度学习。

选择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3-03-13 19:21 | 作者:jdwzdh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

紫苏/文

时至今日,经过历史的变迁,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信息丰富时代。

现在,恐怕很少有人能主动静下心来深度学习了,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现今,学习已经不必如此费劲、艰辛,人们有太多方式可以让自己轻松地获取知识,比如每天听一本书、参加名人的线上课、订阅名家专栏或参加某某学习社群,等等,轻松高效,干货满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就肯定能有所成就。

我也曾经这样认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不分伯仲的什么书都看,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个章法,今天报个培训班,明天又看到某平台推送的谁谁谁通过某平台系统学习,已经月入过万,心中那焦虑不言而喻了。似乎别人都能轻轻松松,报个培训班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可惜,这只是一种错觉。科技和信息虽然在我们这一代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但人类的学习机制并未随之快速变化,我们大脑的运作模式几乎和几百年前一样。更坏的消息是,丰富的信息和多元的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深深地损耗着人们深度学习的能力并且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快速、简便、轻松的方式使人们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天性得到了放大,理智脑的潜能受到了抑制,而深度学习的能力几乎全部依赖高级理智脑的支撑。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也能隐约看到:一小部分知识精英依旧能直面核心困难,努力地进行深度钻研,生产内容;然而大多数信息受众,始终在享受轻度学习,消费内容。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在时代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那就应该尽早抛弃轻松学习的幻想,锤炼深度学习能力,逆流而上,成为稀缺人才,否则人生之路势必会越走越窄。

历史上三圣之一的曾国藩,一生取得的成绩可谓熠熠生辉,但他却终身崇尚“笨拙”,认为任何事包括学习不能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搞任何歪门邪道,不走捷径,以扎实的功夫取胜。他这一生都在践行这一原则。

何为深度学习

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这个数据很好地展示了不同学习深度和层次之间的对比。

反观自身的学习,我们同样可以清晰地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以阅读为例,从浅到深依次为:

1、听书;

2、自己读书;

3、自己读书+摘抄金句;

4、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5、自己读书+践行操练;

6、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当前有很多听书产品,读书达人用十几分钟解读一本书,假设我们一天听一本,一年就能听300多本,这种便捷新颖、浓缩干货的学习方式看似轻松高效,实则处于被动学习的最浅层。

好一点的情况是读原书,但若是读完从不回顾、思考,只满足于输入的过程,这类学习的知识留存率很低。几天之后就想不起自己读了什么,这样的情况更糟。这种努力让人盲目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让人产生勤奋的感觉,实际上,这是低水平的勤奋,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还有一类人的数量也不少。这类人能够自己阅读,也做读书笔记或思维导图,但遗憾的是,他们的读书笔记往往只是把书中的内容梳理罗列了一番,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纲。很多人醉心于此,似乎对全书的内容了然于胸,殊不知,自己只是做了简单的搬运工作而已。

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主动学习,但它仅仅是简单的知识陈述,与高级别的知识转换有很大的不同。

更深一层的是,读完书能去实践书中的道理,哪怕有那么一两点内容让生活发生改变,也是很有益的。

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如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有3个步骤;

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深度缝接新知识;

3、输出成果去教授。

这样的学习要放弃快学、多学带来的安全感,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面临更难的处境,甚至还会“备受煎熬”。

但请相信: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让自己成长,所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逐步改进。

一是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读经典、读原著,甚至学术论文。经典的一手知识是已经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已经被证明,值得精耕细读。

我们要放弃那些“几分钟读完……” “每天一本……” “十堂……课”的干货幻想,虽然这些方法也能带来一些启示,但终究是支离破碎的快餐文化。亲自钻研虽然更辛苦,但能感受到深度理解产生的真正价值和快乐,这比吸收浅薄的二手知识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

读书这件事最好不要请人代劳,从长远看,终归是要自己获得挖矿的能力的。

二是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写出来。

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中的要点进行罗列。因为简单的知识陈述无法达到深度缝接的效果,只有做到知识转换才能用旧的知识体系对新的知识进行深度缝接,所以在重构时,我们可以只取最触动自己的观点,其他观点可以放弃,即使它们很有道理。

以前我看完一本书时,很喜欢写书评,我想让大家也能从书中学到知识,但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摘抄,因为我写的文字,以及其中的思想还是作者的语言,是作者观点的拼凑,有点生搬硬套,文章缺乏灵魂,缺乏生动感,因此很难打动别人。

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个完人,书中出现的闪光点都想一一罗列出来,都想面面俱到,然而这样更让文章画蛇添足、顾此失彼,文章看起来也更累赘。

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和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思考要大得多。而且写作有复利效应,我们写的文章随时可能被他人读到,这样也间接达到了讨论交流和教授他人的目的。

三是反思生活。

据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的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这点得到了曾国藩的很好验证,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是写日记,而曾国藩写日记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对一天的所思所言所行进行反思、总结,进而改进完善自己。

深度学习的好处

1、深度学习能让我们在这个变幻莫测、残酷现实的世界不再浮躁,它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研读,而不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

2、深度学习还能磨炼我们的理智,更深层次的学习,能让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全面而客观,更贴近事实。

3、深度学习能让我们跨界能力得到提升,当我们选择跨行时,深度学习让我们面对全新行业时能从容不迫,并且能更快适应新的行业。

4、深度学习能让我们产生更多灵感,知识的国界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在一个方面走入死胡同时,深度学习能让我们在其它方面柳暗花明又一村。

5、深度学习还能让我们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而产生更独到的见解,深度学习能让我们更深入的学习、探讨知识,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为浅学习正名

说了那么多深度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上那些知识专栏、精品课、听书等产品呢?彻底拒绝或远离似乎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为深度学习与浅学习其实并不冲突,浅学习也有其价值,关键是不要搞反他们的权重,也就是轻重关系。我们可以把浅学习作为了解新信息的入口,但不能把成长的需求全部寄托于此,更合理的态度是:专注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的态度。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值得关注的人,和他们保持联结。他们释放出来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会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最终要自己去读、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就像一本书,如果它触动了你,也仅仅是为你开启一个新的视角,最终能否获取深度学习的能力,只能靠你自己的行动,没有人能够代替。


猜你喜欢
我要访问: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