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你有没有这种状态,无数次为自己定下计划,却总是无法开始。
明明知道时态紧急,却总是要把任务推到最后一刻,才匆匆完成?
过会儿再做吧,明天再做吧,还是算了吧。
这几句话在生活中常听到。
如果在拖延的过程中,拖延者不但没有“摸鱼”的快乐,也无法享受偷懒的轻松。反而充满焦虑,自责。
那可能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病了。
也就是时下流行的社会心理疾病:拖延症。
拖延症的主要形成原因来自于早期收到的过度责备和攻击。
比如童年时,明明已经努力了,还是无法得到父母的满意,父母的责备让孩子陷入了自责的情绪。
最重要的是,父母责备也仅仅是发泄情绪,责备变成了一种惩罚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最终孩子潜意识中留下了一种固定模式:在责备和自责中,让事情不了了之。
简单的说,就是在早期的努力中没有接受到正面反馈,以后在行动前,就已经开始自责了,所以内心不愿开始。
拖延者心中有两个自我,一个命令者自我不断对自己提出要求,并不断通过责备、攻击的方式试图让其行动,另一个责备者自我充满自责,怪自己达不到命令者自我的要求,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无法让人满意。
听起来很熟悉,是吗?
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
为什么拖延者希望变好,却迟迟不能采取行动?因为两个自我中,命令者自我是父母的模样转化,责备者自我才是自我本身。
拖延者的早期家庭关系是:
孩子努力=>父母不满意=>开始责备=>为孩子贴上无能、不自律的标签
到这一步就结束了,没有后续的内容。
在这个流程里,孩子的努力没有解决问题,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责备本身,攻击结束,事情就结束了。
所以拖延者在成年后会缺乏行动的勇气,他会在未行动前就对自己发出攻击,在自耗中浑浑噩噩。
他们没有学会解决问题,只学会了自责和责备他人。
要终止拖延,停止内耗是第一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做不好也没关系。
或者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偷个懒也没关系。
但是不要在挣扎中消耗精力。
停止自责,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