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较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诸多烦恼,而这些烦恼的来源就是比较和计较。太计较的后果就是身心俱疲,计较得少,才能活得自在舒心。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不计较就是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就是能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
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回国支援祖国的核物理研究工作,屡次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因其同僚妒忌,何泽慧被安排在实验室打扫卫生、扫厕所,后来还参加劳改。
当她重新主持科研工作,并不计较过去发生的一切,而是立马投身到当时中国空缺的科研领域,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
老子说:“有德司契,无德司彻。”什么事都计较的人,心中不洒脱,一点小事就能让内心翻江倒海,总是着眼于目光之所及,永远将自我禁锢在小小的一方天地。不计较个人得失,心中有大局,才能做到见其大而忘其小。抱有不计较的态度,方能允执厥中。
少说话
古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多人总认为口若悬河是有口才,是工作、交友的必备武器,诚然能说是一种能力,但会说比能说更重要,言多必失,管住自己的嘴,在行动上证明,才是真正的智慧。
祢衡年少时就有文采和辩才,孔融深爱其才华,将他推荐给曹操。但祢衡一向看不起曹操,对曹操多有狂言和羞辱,曹操忌惮远近的人认为他容不下祢衡,于是把祢衡推荐给刘表。
刘表一开始也对祢衡恭敬有加,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后来祢衡也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不能容忍,便将祢衡送给性情急躁的黄祖。
黄祖也善待祢衡,对祢衡所做的工作非常满意。一日,黄祖宴请宾客。宴会上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出言不逊,最终被发怒的黄祖下令杀死。
曾国藩曾对儿子说:“自古以来讲凶德致败的道理大致有两条,一是长傲,二是多言。”管住自己的嘴,该闭嘴就闭嘴,该说的时候要谨慎小心地说。说话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纵观历史,有谁是因为话多而成功的呢?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仔细一观察,会发现有些人聊嗨了后特别容易轻易许诺,而最终所有的承诺都没有结果。孔子曾告诫我们“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做一个行动的巨人、语言的矮子,而我们为了展示自己,却常常情不自禁地口若悬河。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控制自己说话的欲望,说话前慎重考虑,正如佛家说的戒妄语。能管住自己的嘴巴,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多读书
古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让我们借古观今,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看懂这个世界,并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立身之所。据说,但凡有所成就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有读书的习惯。
西汉朱买臣酷爱读书,四十多岁时仍然是个落魄儒生,靠砍柴去市集上卖为生。他连挑柴途中也不肯放弃背诵诗文,人们都笑他是个书痴。妻子觉得难堪,劝他挑柴时不要嘴里念个不停。他不仅无动于衷,反而越念越响,弄得周围人都来看热闹。
汉武帝继位几年后,朱买臣在朋友的帮忙下当了一名杂役。一次,朱买臣押车进京汇报时,遇到一位深受汉武帝器重的同县人,这位同县人非常欣赏朱买臣,便向汉武帝推荐了他。朱买臣博学多识,谈说《春秋》,讲解《楚辞》,汉武帝很高兴,便封朱买臣为中大夫,让朱买臣在宫廷侍奉他。
当然,读书并不能与财富划上等号,读书不仅是为了“黄金屋”,更在于培养情趣,提高境界。清代《读书有所见作》中写道“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不读书的人脑袋中空空如也,无处安放浮躁的灵魂。
多读书,不是指读你所学的专业书籍,而是指专业之外的杂书。现在很多人觉得专业知识还可以派上用场,读杂书除了用来显摆一下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读书和吃饭一样,我们并不知道哪一顿饭会让我们长高、长大,但最终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读过的书大部分都已经被忘记,但它对我们影响却早已内化在灵魂之中。
世上没有白走的一段路,更没有白读的一本书,它终将成就你生命的宽度和高度。
- 上一篇 笑燃你的开心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