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我想给的,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不是我能给的。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悟透。
“对你好”这句话的定义,小时候我认为很简单。
别人对我好,就是别人好好待我。辣条一起吃,你的就是我的;一起上学,在校园里小手拉着小手两小无猜;家庭作业从来不用我操心;每个周末我们都有一同想去的地方。
我对别人好,就是我好好待别人。好吃的一起分享;被人欺负了一起在放学的路上堵他们;晚上躺在自家的楼顶上一起看星星;山沟里发现某个小水窝有泥鳅的时候我会叫上你。
年少时,你想给的,都是我想要的。
年少时,我想要的,都是你能给的。
然而时间一天一天流逝,小小的少年转眼就长高。随着年纪由小变大,我们的烦恼都增加了。内心不再单纯,像是蒙了一层世俗的纱布,“对你好”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大学毕业在核电站工作两年后,我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对家中亲兄弟产生了恻隐之心。想着兄长不易,早早出去打工,转眼已将近十年,却依旧一事无成(私以为),着实让人不忍。电话与兄长商量,愿拿出一笔钱资助他回家创业。对于那个时候的我,这笔钱也几近是我能给的极限了。兄长开始很开心,说是还想与别人商量,一番寒暄后挂了电话。
之后又在微信中沟通,兄长的态度也越发犹豫。一是无法割舍对大都市的留恋,二是想着自己还未成家,终究觉得回家不是太过着急。
一番交流,结果是五万块钱太少,不足以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他想做的事情,又不是我所能给的。兄长是觉得回家搞养殖创业丢面子了,怕说出去讨不到老婆。怕是心里面期待着有人将一切安排妥当,他回去稳稳当当,体体面面的赚钱才愿意回去。我幡然醒悟,从此不再提及这件事。
17年年末,家母身体抱恙,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出院的时候和村里的三姑六婆商量,以后就回村里面住了,在这之前,家母已经在荔浦住了十年有余。我也是殷切的希望家母能到了家,给我守着一个家。更何况,家母一女人常年在外也不是一个办法,接回家中,也是为了她好。我自认为一切顺理成章,母亲出了院就回老家,一个圆满的结局。
出院那天是兄长办理的出院手续,办理完成之后家母强烈要求回荔浦自己租的房子,不愿意回老家。无论如何劝说,家母态度坚决。兄长无奈,只能随了她的心。
我们想让家母回家安顿晚年,这是我们能给的,也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家母想要的却是一个人自由自在,吃饱了逛公园,累了回租房休息,多逍遥。我真的想多了,亏得我还忙前忙后着手安排这安排那。我们想给的,想去安排的一切,并不是家母想要的。
说到家母常年外出,我倒又想起了一件事情。
小时候家母常年不在家,家母心大,对我们安排不周,没过多久家里屯的粮食用完,几乎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邻居的叔叔婶婶们觉得我可怜,常常叫我去他们家吃饭,我却不是每次都去的,因为觉得吃不开,还不如自己在家吃面条。一次不去也不行,说你不近亲,所以很多时候我总是勉为其难的去了,吃的浑身不自在。
叔叔婶婶是些好人,觉着别家的孩子吃不饱叫过来吃饭再正常不过。只可惜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想要的却是自由自在的氛围,而不是他们想给的大鱼大肉。
人要是长大了,“对你好”这句话包含的意思就不再单纯,更多的时候倒是多了一层道德绑架的嫌疑。叫你来家里吃饭是为了你好,你不来就是不给我面子,我是要生气的。
身边一个要好的哥们菜刀,相貌俊朗,性格友好,人畜无害,芳龄28却依旧孑然一身。家人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隔三差五的打听近来有没有谈得来的女生。菜刀自己倒不慌不忙,每天自由自在,想去哪就去哪,好不自在。我作为一个与他们家多有交情的局外人,游走在他和家人之间,体会哥们家人的无奈,理解哥们的选择。
28岁的年纪,的确到了成家阶段。父母也六十有余,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娶妻生子,自己早日抱上孙儿。哥们的母亲一边着急,一边准备着一切孩子往后结婚用得上的东西。菜刀看在眼里,自然也是心生愧疚,却也不想违心,生活毕竟是自己的。家人有自己的要求,若是应了,自己就不开心了,想来想去,还是拖着不给。人生之多无奈。
我希望家母老了回老家,仅仅是我的希望,出于我的私心,是我认为这样安排是好的。
我希望兄长拿了钱回家创业,家母回去也是理所当然,也出于我的私心。
兄长希望我安排得更周到,自己过得更体面,我给不了。
母亲希望自由自在,又希望自己生病的时候儿子立刻出现在身边,我却又做不到。
长大后,我想给的,不是你想要的。
长大后,你想要的,不是我能给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每天都在上演。明白了这个道理,生活变得不再压抑。你过好你的生活,我过好我的小日子。哪天你提出了需求,而我又能帮衬,我就应了你;哪天我想给予,而你又恰好想要,皆大欢喜。
我希望,你想给的,都是我想要的。
多希望,你想要的,都是我能给的。
我希望,我想要的,都是你能给的。
多希望,我想给的,都是你想要的。
不为难,不强求,岁月静好,各自安好。
- 上一篇 远方的你,让我一想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