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简单阅读 > 人到中年,从善如流:切忌“见贤”不“思齐” 内容

人到中年,从善如流:切忌“见贤”不“思齐”

选择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2-10-16 09:28 | 作者:58i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

中年是一个心智稳固的阶段,人到了40岁左右,基本都是心智走向成熟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和三观,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也基本固化了。

怕就怕“固化”,固化意味着固步自封,自我封闭,日益僵化,听不得不同意见。

大家观察一下身边的中年人,是不是很多都是这样?

平常我们说XXX是什么人,就是认定了这个人的思维、性格和行为的范式,知道他遇到什么事就会有什么反应。

比如对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来说,好面子这点就等于是他的死穴。

所以,人到中年,还能做到从善如流是很难的,哪怕知道你说得对,我也不想听了。

换个说法,这就是一个人变老的表现。

年轻人容易改变,无论变好还是变坏,都特别容易,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还没有固化,还有很大的可塑空间。

固化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固化会带来确定性,说不定还会让他们的生活更为顺畅。

但对于不满意现状或做管理工作的人来说,“从善如流”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地方。

“善”的意思是正确,从善如流的解释就是:“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从利益角度来说,从善如流符合自己的利益,只要你不在乎被人指责、丢面子之类的东西,那你就会让自己站在正确这一边,让自己受益。

因此我们看古代的明君都有虚心纳谏的特点,他们知道兼听则明的道理,从而避免让自己犯错误。

现代有个词叫“信息茧房”,就是指很多人不断从网络上接收那些自己愿意相信的信息,从而导致认知上的偏见。

如果是领导者,那他每天看到、听到的都是经过别人筛选和加工的信息的话,那他就很难保持客观和理性了,他所做的决策也就容易出错,甚至促成失败。

要想做到从善如流,除了要有谦虚的态度之外,我们还必须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要懂得见贤思齐。

王兴对此有个妙论:

“见贤思齐”这个词很有趣。人可能以为重在思齐,其实重点是见贤。思齐或说学习是个自然行为。

这让我想起了俗话所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家通常以为后者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如果没有前者,那后者的努力就很可能毫无意义。

所谓真传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如果没有高人指路,那你不管怎么苦修,往往都是在原地踏步,瞎转悠。

因此,我们一个是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一个是要懂得跟高人学习。这两点的要点是开放和超越自我。

要知道世上的大多数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凡是这样的人都傲慢,他们习惯性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总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别人都是配角。

只有思想开放的人,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局限,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至于让自己成为井底的青蛙。不理解这点的人,可以去看一看张良拾履的故事,张良当年如果不肯给黄石公弯腰穿鞋,那他就失去了被高人教导的机会。超越自我,聪明到能识别出谁比自己更聪明,能够谦逊待人,必能获益匪浅,这就叫“谦受益”。

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这是任正非的名言,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只有渺小自我,多反省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对标优秀,才能不断成长。

不然的话,有眼无珠,“见贤”而不“思齐”,遇到高人而不知道请教,那真是愚不可及、无药可救了。实际上,这个世界永远不缺机会,缺少的是发现。


猜你喜欢
我要访问:电脑版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