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完美主义常常伴随精神内耗,习惯性无助、拖延,更严重的会伴随抑郁倾向,一般人还是内在处于内耗加无助,外在表现为拖延为主。要求自己事事都如意,每个细节都要如自己设想的方面,但总是因为达不到所以很痛苦。
完美主义甚至会影响人随机应变的能力,例如演讲、面试等,因为太想出口成章,私底下会努力背很久,一旦场上出错心态就容易崩,或是从开头到结尾都表现得像机器人,很不自然。
01完美主义形成的原因
很多时候,完美主义不是我们自己主动形成的,而是成长过程里被外人灌输,长久就觉得是自己的。
比如我爸妈就觉得孩子只有第一名才是达到标准,只有考上清华北大复旦才是优秀,我做不到这些,所以觉得自己很垃圾。但是说这些,提这些要求的父母很多自己都没做到,也不是人中龙凤,却觉得自己生的孩子可以做到成龙成凤。
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导致我们自己会给自己设置高标准,然后又做不到,又被打击,这就是强迫性重复。我们所谓调整预期,其实是自己来看见真实的自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是那个被外人塑造导致的自以为是自己的自己。

02努力进步,但不求完美
人的焦虑是自己的预期过高,不切实际,根本不能实现,所以自己的压力很大,才会焦虑,会觉得自己过不去这个坎;而一次又一次的达不到这种预期,挫败感会逐渐累积,打击自己的自信,觉得自己很烂,真的就是这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你达不到预期,要适当地去调整自己的预期目标,当我们完成一个小目标,又一个小目标,就会有成就感催生的精神力量,这种成就感会逐渐累积,人也在逐步进步,所以这才是一种正向的努力,积极向上。
有一句话说“无所求必满载而归”,只有我们真正放下了得失,拥抱当下的现实,我们才能好好地、不断地进步。
阿德勒心理学也说过“自我肯定”与“自我接纳”的区别,自我肯定便是在只有60分的基础之上,偏偏要肯定自己一定能得100分的;自我接纳则是说我们在接受60分的基础之上,好好地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提分,一步一步地向100分迈进。
我们要好好爱并不完美但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超越的自己,哪怕一点点,也值得感激,成长都是有渐进与质变的过程,一点点的进步中,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03如何克服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有两种,一种是迟迟无法开始,一种是永远无法满意。首先接受自己,接纳自己很重要,允许自己摆烂,然后是注意找状态。
一天中你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突然很有干劲,比如刚看完一部好电影,心里很满足,或者午睡起来觉得很舒服,就挑这些时间去做一些有挑战的事,但最有效且可持续的办法还是冥想,冥想能把内心归零,然后关掉电子设备,拿张纸笔记录自己目前最想改变的。
然后用最简单的行动方案去尝试,不要定得太高,不要太复杂,一切以可行动,且一定要有反馈为原则,特别是有反馈,比如你的目标是写一篇论文,那有反馈不是说你看了多少篇论文,而是你的正文写了几个字,这个很重要。
你只有感受到进展,才有动力继续,一开始不要关注质量,你只要完成一稿,就会知道怎么修改形成二稿、三稿,不过也要注意付出。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做事尽量高效完成,一件事完成得快了就有时间多做几次,也能总结出更多经验,而不是过于追求完美,工作中害怕出错。
如果觉得自己处于惰性之中的时候,可以去尝试一些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一是转移注意力,二是接触什么东西都不是白接触的,它很可能就会让你有一种关键性体会。
完美主义者,他们努力的方向就是错误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完美这么一个东西,因为完美本身就没有标准,所以完美只有相对于完美,没有绝对完美。
- 下一篇 别占便宜(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