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简单网-简单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简单阅读 > 越是“聪明”的人,越难看清事物的本质 内容

越是“聪明”的人,越难看清事物的本质

选择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3-02-17 18:45 | 作者:58i | 来源:互联网 | 阅读:

现实生活一再告诉,我们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选对了方向,一个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实现成功,选错了方向,再多努力也无济于事。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与命运有关的话题,实际上真正体现的却是不同阶层的人所拥有的眼光差距。
总是有人能够在生活中时刻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加长远的目光,能够比普通人看得更远。
同时还有一部分看起来聪明的人,提起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可他们自己的人生却过成了一团乱麻,始终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眼界格局带来的发展差异
那些拥有较为长远眼光的人,总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到那个实现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们所拥有的人生,总是要比那些始终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要更加幸福。更可怕的是,后者总是展现出过分自信的一面,因为自己已经成为了前者。
想要看透事物发展的本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只能够得到一些相对浅显的表层信息,却要借此抽丝剥茧,去分析它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我们很难凭借自己现有的认知,去判断自己究竟思考到了哪一步。

不过结合现实生活来看,那些始终停留在浅层认知的人,在生活中总是表现得更加大胆自信,时不时就会炫耀自己的聪明。
而那些真正拥有远大学识的人,反倒会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展现出谦虚卑微的一面,时不时感慨自己的无知。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一辈子也无法参透大道理的人,更像是被自己聪明的头脑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他们才刚刚挖掘到一些浅层的知识,就认为自己对这些领域的了解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再继续向后深究。
太过聪明带来的影响
心理学中有一个被称为达克效应的概念,该理论认为生活中那些缺乏理性认识的人,总是会比其他人展现出更为自信的一面。越是“聪明”的人,越难看清事物的本质。

心理学家在提出这个概念之前曾进行过此实验,当时他们找来了一些人对自己的逻辑与推理能力进行打分,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测试。
那些在测试中只能拿到12分左右的人,反倒会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过分自信,在自我打分阶段给出60分左右的高分。
这一明显的数据差异向我们证明,缺乏理性认知的人会在生活中展现出盲目自信的一面,甚至会进行自我欺骗。
这也难怪那些在某个领域能够做到名家大师级别的人,会常常将过去的自我当做对手来看待,争取每一天都要变得比昨天更优秀一点。
当然也有人提出,在学习到一点皮毛后就迅速放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懒惰在发挥作用。

那些愿意继续在某个领域深究的人,通常对这个方面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将研究此类问题当做自己的工作来看待。那些思考问题时常常三分钟热度的人,大多秉持着同样的思想。
他们知道对知识的探寻会花费自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在自己学习到了某一个部分后,他们便会迅速进行自我安慰,为自己的懒惰找许多看似合理的借口。
例如自己已经做到了及格线,在生活中战胜了不少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努力了。
可就像实验中所提及的那样,这些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甚至还要再优秀一点的人,大多才刚刚完成了十分之一。

他们连最基础的入门都没有做到,就已经开始沾沾自喜,并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行自我欺骗和自我限制。
防御心理
这些对生活一知半解的人总是有着强大的防御心理,纵使后来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们也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误。
这类人更喜欢用各种错误的言行对现实进行扭曲的解释,以便于让自己当时的选择看起来更加合理。
这就导致当他们的生活遇到危机时,他们从未想过主动去改变这一切,反而不断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现状进行合理化的假设,沉浸在幻想的生活中无法自拔。
表面上的他们看起来自信又聪明,实际上这不过是他们用于应对现实挫折的一种防御心理的外化。

弗洛伊德曾将这种防御心理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防御心理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进一步降低错误糟糕的现实环境带给人们的伤害。可惜这种防御思想只能起到逃避现实的作用,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拥有类似习惯的人,往往会在某些小事上败给自己的小聪明,在遇到困难或学习某些经验道理的时候,早早做出放弃的选择。
成功总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完成,不愿意为了人生理想努力的人,即便拥有过高的智商也无济于事。


猜你喜欢
我要访问:电脑版手机版